以“长江经济带”为契机,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深入推进四川经济副中心建设,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四川新增长极,实现宜宾、泸州两市互利共赢,推进实施四川长江沿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新典范。 一、发展格局 以宜宾、泸州两地为支点城市,长江主干道为中心,两侧道路为发展依托,围绕经济发展、旅游生态、扶贫攻坚、城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示范区,形成综合一体的发展体系。在地理上构建起与“成渝经济走廊”相平行的四川长江沿江经济走廊,和川东北发展大通道一道,为成渝两地构建“一轴两翼”的发展新格局。 二、可行性 (一)相互毗邻的区位优势和强烈的地区发展意愿 毗邻地区间应主要是开放式、网络型及区域化的一种经济协作。而不是长期受条块分割的影响,形成“鸡犬不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型经济格局。当前,宜宾、泸州都有意拓展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各自制定了区域发展规划,要与相邻地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边关系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扬长避短、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发展潜力。进一步推进四川经济“改革、开放、搞活”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宜泸两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基础牢固 近几年,宜宾、泸州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历史上曾是一地。可事实上,宜泸两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竞争,单干形式明显,导致出现资源浪费,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而且相互毗邻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给川南、长江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应加快推进两地整合,形成一体化经济发展互动格局,推动共同发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应。 (三)政策扶持 一是在国家层面,中央先后出台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发展战略,为宜泸两市实现一体化发展搭建了顶层设计。二是在四川省层面,规划“建设经济副中心”的发展思路,谋划“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盘活地(市)发展活力。三是宜泸两市各自出台发展战略,宜宾定位于“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与泸州市出台打造“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等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多层次的政策助力,为两市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建议 (一)制定四川长江沿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由四川省发改委牵头,宜宾、泸州两市积极配合,共同制定四川长江沿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一是在国家长江经济带整体框架下,主动融入和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长江经济带示范区;二是把长江沿江经济发展纳入到四川省发展战略之中,并写进“十四五”“十五五”发展规划中,作为四川省推动川南地区发展重要抓手。 (二)设立四川长江沿江经济走廊建设委员会 建议该委员会由副省级领导牵头,一是制定四川省长江沿江经济走廊的相关政策;二是协调宜宾、泸州两市的发展对接,进行统一规划,开展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调动各方资源,确保四川长江沿江经济走廊顺利进行,准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 (三)沿交通要道加强城市间建设 沿连接宜泸两市长江两岸的省307和308省道进行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以两市城区为端点,南溪区、江安县和纳溪区为中心发展区县,以及省道经过的乡镇为重要发展节点。以三年建设为一个阶段,五年建设为一个周期,加强两市的产业对接,发展对接和物流对接。在第一个周期内基本实现两市间的城镇互联,在第二个周期内实现两地城镇融合,在第三个周期内实现一体化。 (四)共同开创川酒文化旅游新格局 把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作为酒文化旅游宣传靓点,积极与贵州协调,把贵州茅台、习酒纳入到川渝滇黔酒文化旅游的整体产业之中,打造四川长江沿江及支流酒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做宽旅游产品体系、做大旅游资源蛋糕、做强旅游产业链条。
以“长江经济带”为契机,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深入推进四川经济副中心建设,拓展经济
国际趣事儿
2023-12-08 19:54:30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