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人?有名单吗?没有名单,我不承认!”如此不要脸的卖国言论,竟出自中国的一个知名大学教授之口。
这位女教授就是梁艳萍,曾经的爱国女青年,如今却沦为卖国贼,令人唏嘘不已。
梁艳萍的父亲是本地区医院的普通生命医生,母亲是一位全职的家庭主妇,父母都来自农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又结了婚,如今在城市里建立了家。
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很温馨,梁艳萍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慧过人的天赋,总能轻松拿到班里的各科第一名,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课程,她都游刃有余,同学们都说她是个“小博士”,老师也经常表扬她。
在父母的呵护下,梁艳萍逐渐长大成人,顺利通过高考考入了某所重点大学中文系,在这里,她终于实现了孩子时代的理想,大学时光对梁艳萍来说是快乐的,她继续保持学习的优异表现,深受老师的喜爱。
2003年,梁艳萍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读博士,正式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在导师的指导下,她选择了一个当时比较前沿的方向——西方美学理论,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学者,正在抖擞精神,开始她的学术之旅。
2006年,梁艳萍获得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公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一年,当时正值中日关系缓和,学术交流频繁,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梁艳萍踏上了赴日学习道路的旅程。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环境,对梁艳萍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在东京大学美学院,她遇到了导师西村清和教授,这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温文尔雅,深得学生喜爱,但是,他的内心却隐藏着一个秘密——他暗地里属于崇尚军国主义的右翼人士。
西村清和利用导师的身份和学术影响力,第一步对梁艳萍进行长期的思想综述和洗脑,他先带梁艳萍参观靖国神社,向她灌输这是奉行“英烈”的圣地,日本的军国主义非常伟大。
梁艳萍的思想并没有被扭曲,她对老师的观点保持着怀疑,但是长期的洗脑行为还是动摇了她的一些三观,她开始认同日本论点,怀疑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思想上背离祖国的人。
一年后,梁艳萍按计划回到了中国,很快就在湖北大学获得了教职,一切回归正常,但几年后,她在课堂上开始明目张胆地传播亲日思想,甚至为日军在“南京只死了几千人而已,哪有什么大屠杀,这不过是中国人的借口。”梁艳萍的观点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公愤,但由于以上原因,学校只是以此警告,没有打算将其开除。
在这种环境下,梁艳萍可以继续在课堂上传播亲日思想,并将其推向更加极端,她的言行已经背离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底线。
直到2019年,当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时,梁艳萍再次站出来公开诋毁该片,这终于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在强烈的公愤压力下,学校收回了梁艳萍的党员资格,并处其停职,没想到,事情还在继续发酵,梁艳萍的好朋友方方站了出来,力挺梁艳萍,声称这是学术自由,还大肆指责学校凭什么开除梁艳萍。
当我们深入追溯梁艳萍的成长经历时,可以发现她的思想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一个普通女孩成长为热爱祖国的生活、热爱的青年,再到在异国他乡接受思想概况,最终一步步走上这些不同的表现,梁艳萍也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她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导致了今天的悲剧。
梁艳萍的例子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些严重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维护校园的清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伟大传统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之我,震撼祖国之崛起的深刻内涵。
未来,每一个青年学子在求学路上,都应该以梁艳萍为鉴,保持独立思考,不为外来思想所迷惑。 只有时刻坚持真理和正义,才能守护住自己的灵魂,让我们继续前行,以史为鉴,以德为先,以才为情,用青春的热情和理性探索世界,用坚定的眼前信念,终将梦想变成现实,青春化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