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忧又称丁艰,说白了就是其他官员挪位置,毕竟是狼多肉少,以丁忧方式让官员不得不走

国国评国际 2023-08-03 11:11:14

丁忧又称丁艰,说白了就是其他官员挪位置,毕竟是狼多肉少,以丁忧方式让官员不得不走,实在是最好的方式。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古代所谓的“丁忧”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两汉时期朝廷不要求官员守丧,但到了东汉,官员常主动要求守丧,唐宋以后是朝廷要求必须守丧,但经常有官员想逃避守丧。原因在于在东汉官员守丧可以积累名声吗,能够升官,而唐宋之后,如果丁忧的话,基本上会丢官,自己原来的职务会被人代替,因为一守丧就是三年,朝廷不可能让一个官职空缺三年。搞笑的问题在于,丁忧仅仅局限于文官,不许武将丁忧。之所以明文规定不许武将守制,也正是担心他们借亲丧为名,逃避战事。武将就算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 说白了就是随着官僚集团庞大,大家只能轮值做官,而最好和最文明的方式就是丁忧,守丧期间,在职官员的权力你是没有了,但行政级别还在,待遇也还可以部分保留。你丁忧,就意味着别人可以升迁。但有的时候,有的大臣被皇帝“夺情”,皇帝这一举措基本上会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实际上就是极度,不患寡而患不均。张居正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实际上,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让也让他开始了从贤相到权臣的转变。 丁忧这一套规矩不管本来就没有意义,但它却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理由和附加的神圣性,那就会慢慢附着上错综复杂的利益,于是大家也就越发觉得它神圣不可侵犯了。最后就是人人遵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59
国国评国际

国国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