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超话]#古代为何少有豆腐渣工程?看了春秋这项制度,你就明白了
豆腐渣工程,向来为人民所痛恨,但是却屡禁不止。
贪心不足蛇吞象,人性至贪的承包商大有人在,他们其中的少部分人,为了能节约成本,利益扩大化,不惜在建筑工程时偷工减料。
实际上,豆腐渣工程一般就是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建筑。
不过,古代的豆腐渣工程却十分少见,尤其是南京明城墙,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为何经历了600余年的风风雨雨,它还能保存如此完整呢?
看看朱元璋采用的春秋时期诞生的这项制度,你就明白了!
朱元璋的“质量追溯制”
南京明城墙,其内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当时历经28年建造完毕,光是动用民工就有28万人之多。
有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来到这里后,曾感叹地说道:“这里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与此同时,当地人还说道:“有两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二人骑马从相反的方向出发,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相遇。”
南京城墙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这么厉害的一座古城,在建造时,也是有一些小插曲的。
建筑皇城这是一项世界级工程,很明显不是个别集体能够承包下来的,因此都是分段承包,比如说谁谁谁负责这一块。
当时正在建造中,朱元璋突然听说有一处刚刚建造好的城墙,突然倒塌了。
此事一出,朱元璋勃然大怒,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其中必有腐败问题。一怒之下的朱元璋大开杀戒,有不少人都被牵连其中。
皇城的建造容不得一丝马虎,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颜面,因此在这之后,朱元璋时常亲自带人前去抽查城墙的质量。
除了亲自监督之外,朱元璋还规定了一项制度,就是在每块城砖上,亦或是每一批上,都要刻上出自哪里、是何人建造。
这样一来,一旦哪里出了问题,很快就能找到直接责任人。
对于偷工减料的人,朱元璋是丝毫不会心慈手软。
明人祝允明的《野记》记述了一则轶事:“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经常亲自前去抽查,随即挑选一处将其砸开,看看是否有偷工减料,若是有的话,严重一些甚至会被处死。
“物勒工名”
朱元璋所用的这种“质量追溯制度”,其实并不是朱元璋的原创。
这一制度,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诞生,并且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物勒工名”。
“物勒工名”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秦国相帮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之中。
顾名思义,就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这样一来就方便管理者来抽查质量,出现问题之后,也能快速地找到责任人。
吕不韦当时是秦国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同时也是责任最大的人。
不管在什么时代,兵器都是国家之本,唯有强国才会有公平、有话语权,若是兵器出现了问题,别说是在酷法严厉的秦国,换做任何国家也容不得这种事情。
秦国的律法是非常严酷的,为了防止兵器出现问题,吕不韦在总管生产兵器上,采用的就是这种“物勒工名。”
每件器物的生产者,都要将名字刻在其中,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器物的质量。
不管是生产器物也好,还是建筑工程,古代多会采用这种手段,这也就很好解释了,古代刑罚花样很多,因此,敢冒风险生产豆腐渣工程的人,就会相对来说较少一些。#历史# [握手][握手][作揖][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