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当皇帝,不是靠勇猛,不是靠聪明,全靠朱标早死。说白了,没这个事,他连“野心”俩字都不敢想。
为啥这么说?咱从头掰扯掰扯。
咱们先聊聊朱元璋和他这位精心培养的大儿子。提起朱元璋,你肯定想到那一副铁血手腕,对吧?但你知道他对朱标有多偏爱吗?那简直是拿“宝贝疙瘩”在手心里供着。
1355年,长子朱标出生,那时候老朱还在前线打仗呢。不过,一听说儿娃出生的消息,他竟然丢下军事会议,跑山顶刻了块大石碑:**“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意思就是,“哥这辈子彻底放心了!”
后来做皇帝,更是对朱标宠上天。不仅在儿子6岁时请了大儒宋濂专门教书,还破天荒让东宫直属的老师都是国家重臣,比如徐达、李善长这种一级大佬——这是怕儿子未来继位,“教材和辅导员”给配不上。
再大一点,开始实打实给儿子手把手教学。他居然直接拉儿子一起办公:奏折一人一半,官员任免、政策怎么定,他都带着朱标商量。你都没见过哪朝哪代的皇帝这么豁得出去吧?话说得更直接一点:朱元璋已经当朱标是自己的“接班总裁”,自己就是临时打工的过渡CEO。
可惜,这对父子偏偏爱吵架。而且吵得让人心惊胆战。
比如胡惟庸案那回。朱元璋铁腕治贪,直接砍了数千人的脑袋。好嘛,朱标这儿马上不干了,天天念叨“父皇,治国要以‘仁政’为根本啊!”甚至宋濂这种朱标的老师被拖下水,朱标急得下跪,死活不让父皇杀人。
你觉得老朱会气成什么样?暴脾气直接上头,但碍于这是“亲生老板梦”,每次都是表面狂喷,心里还真得默默按朱标的话来缓和。
为什么?朱元璋知道自己什么人,靠铁腕夺江山,但治天下,尤其安稳局面,需要的是清廉、“管理局和乐”的文派路线。用暴君再压100年,大明早就完蛋了。所以,他看中了朱标那种“尧舜型人才”——仁慈太平,广结人心。
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吵架,就是一场“双簧”。老子唱红脸,专管大义灭亲斩立决;儿子唱白脸,负责典型劝谏软化局势。你想啊,这么堪比传销洗脑的父子组合,谁敢不服?
可偏偏朱标没福气。这孩子体弱多病,戎马生涯没吃过,江湖争斗没打算,活到37岁就去世。
这一走,整个历史脉络直接断了链。
因为继位的朱允炆,比他爹——还嫩。你说朱棣这种积攒了二十多年经验的北派爷们儿,能真的敬他住?
禁不住啊!你让姚广孝这样的“高级军师”天天吹耳旁风,说什么:“陛下名存疑问,于敌口口。”一句话点睛,弄个怀抱正义诛逆由。
如果朱标没早死呢?这反骨小弟如果缺少合理逻辑无法下刀做事分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