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帝那可是九五之尊,走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谁不得恭恭敬敬?别说呵斥了,就算是说话声音大了点,都可能被当成大不敬。

在清朝,皇帝那可是九五之尊,走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谁不得恭恭敬敬?别说呵斥了,就算是说话声音大了点,都可能被当成大不敬。可康熙皇帝偏遇上了个 “胆大包天” 的蒙古老妇,微服私访借宿时,只因坐错了个位置,就被老妇劈头盖脸一顿骂,差点被赶出蒙古包。让人没想到的是,康熙不仅没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赏了老妇一件黄马褂,这事儿说出来谁信?可偏偏这不是传说,而是有据可查的真事,那件黄马褂至今还在博物馆里躺着呢。
要说这事儿的起因,还得从康熙御驾亲征准噶尔说起。康熙可不是个只会待在皇宫里的皇帝,15 岁擒鳌拜,19 岁平三藩,一辈子都在为稳固江山忙活。准噶尔部的噶尔丹野心勃勃,想效仿成吉思汗称霸天下,到处攻打蒙古部落,还敢和朝廷叫板,这可把康熙惹毛了。于是康熙御驾亲征,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杀过去,没几下就把噶尔丹打得落花流水,平定了叛乱。

班师回朝的路上,康熙突然来了兴致。他之前微服私访净在中原地区转,蒙古草原只参加过几次祭祀,压根没真正了解过当地百姓的生活。蒙古百姓也是大清的子民,他想看看大臣们奏章里写的 “民生安乐” 是不是真的,于是就决定临时搞一场微服私访。大臣们吓得赶紧劝阻,草原上地广人稀,还有野狼出没,皇帝只带几个人太危险了。康熙也懂这个道理,最后和大臣们商量好:他带十几个护卫扮成商人,后面跟 500 个护卫接应,附近再留 5000 人的军队待命,这样既安全,又能看到真实情况。
就这样,康熙一行人穿着商人的衣服,在草原上慢悠悠地逛着。一路上看到的景象,和大臣们说的还真不一样 —— 奏章里的人口是冰冷的数字,可草原上的百姓有笑有愁,日子过得好不好,一看便知。这天太阳快落山了,大家正愁没地方落脚,远远看到了一个蒙古包,赶紧快马加鞭赶过去。蒙古包里只有一位老妇,家里人都出去帮忙了,见他们是做生意的商人,老妇也没多想,热情地把他们迎了进去。

老妇手脚麻利,没一会儿就做了一桌子草原美食,奶茶、手抓肉摆了满满一桌,然后招呼他们入座。康熙习惯性地就往正中间的主位上坐,按草原习俗,主位本就是给贵客的,他觉得这么坐没毛病。可他刚一落座,老妇的脸瞬间就沉了,皱着眉头说:“这位客人,这个位置你不能坐,这是留给最尊贵的人的。” 康熙一听乐了,心里嘀咕:这天下还有比我更尊贵的人?于是笑着说:“老人家,放心,这个位置我坐得。”
没想到这话直接把老妇惹毛了,她上前一把拉住康熙就往外推,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人怎么这么不知好歹?都说了不能坐,你还偏要坐!” 旁边的侍卫见状,立马就要冲上来护驾,康熙赶紧用眼神制止了。到了蒙古包外,康熙先给老妇道了歉,等她气消了点,才疑惑地问:“我一路上借宿,主位都是给客人坐的,怎么到您这儿就不行了?”

老妇这才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刚才确实有点冲动,耐心解释道:“这个位置别说你了,就算是咱们这儿的王爷来了也不能坐!因为对面摆着当今圣上的画像,除了圣上,谁坐都是大不敬!” 说完,她就拉着康熙回到蒙古包,揭开主位对面的黄布,下面果然摆着一幅画像。可康熙一看,差点没笑出来 —— 画像上的人胖乎乎的,跟自己一点都不像,说是个胖和尚还差不多。
康熙忍着笑说:“老人家,这哪儿是当今圣上啊,我从京师来,见过圣上,他可比这画像清瘦多了。” 老妇一听,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你们真从京师来?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才求来这幅画像的!” 确认了好几遍后,老妇还嘟囔着:“清瘦了不好,圆润点才富态,有贵人样子。” 康熙听得哭笑不得,全天下敢这么评论他长相的,估计也就这老妇了。

误会解开后,康熙乖乖坐到了旁边的位置,和老妇聊了起来。他好奇地问老妇,为啥要供奉圣上的画像。老妇叹了口气,说:“以前啊,朝廷的好处都被权贵占了,我们蒙古百姓日子苦得很。自从当今圣上继位,重视我们,减免赋税,还平定了准噶尔,让我们不用再受战乱之苦,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圣上就是我们的保护神,当然要供奉他的画像了!”
康熙听着这话,心里暖洋洋的。他当皇帝这么多年,勤勤恳恳,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吗?现在听到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比收到再多珍宝都开心。第二天临走时,康熙一行人不能白吃白住,草原上不用钱,都是以物易物,他就让人给老妇留下了不少日用品,还特意拿出一件黄色的衣服,非要送给她。老妇推辞说衣服家里不缺,康熙却坚持让她收下,还叮嘱道:“这衣服不一般,过阵子会有人来告诉你它的来历,千万别送给别人。”

大概半个月后,当地王府的人突然来到老妇家,告诉她之前留宿的 “商人” 就是当今康熙皇帝,那件黄色的衣服,是只有皇帝赏赐才能拥有的黄马褂,陛下还特意传话:“你的诚意朕心领了,黄马褂给你当传家宝,保你们一家平安。” 老妇听完,当场就泪流满面,对着京师的方向连连磕头谢恩。
后来,这件黄马褂就成了老妇家的传家宝,一代代传了下来,如今被收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博物馆里,成了这段趣事的见证。想想也挺有意思,康熙本想微服私访看看百姓生活,却被一个淳朴的老妇一顿怒斥,最后还心甘情愿赏了黄马褂。这事儿也能看出,康熙之所以能成为 “千古一帝”,或许就是因为他能听得进百姓的话,能尊重百姓的心意,哪怕被呵斥,也能看到背后的淳朴与爱戴。而那位老妇,凭着对皇帝的敬重和一颗赤诚之心,意外得到了黄马褂,也算是一段传奇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