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74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先生年仅35岁,平时工作应酬繁多,经常熬夜、抽烟、喝酒。最近体检时,他被查出动脉粥样硬化,医生告诉他:“你的血管状态,比实际年龄老了30岁。”
李先生一脸震惊:“我还年轻,怎么就血管硬化了?”
这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年轻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血管早早“提前退休”了。为什么血管会提前老化?我们又该如何保养它?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和寿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命通道”。
血管“生锈”了,是怎么回事?血管老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管堵了、变硬了”。
正常血管像橡皮管一样柔软有弹性,血液可以畅通无阻地流过。而当血管内壁因为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原因发生病变,就会形成斑块,影响血流,甚至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血管老化并非老年人的“专属”。近年研究发现,血管硬化的过程从30岁左右就可能开始,甚至更早。
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指出,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3%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不少是30-45岁的中青年群体。
也就是说,看起来年轻,血管却已“年迈”,并非危言耸听。
你有没有这些“催老血管”的坏习惯?血管变老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被“不良习惯”悄悄摧毁的结果。以下这些行为,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1.重口味饮食:盐、油、糖样样不少不少人喜欢吃重口味食物,什么火锅、烧烤、炸鸡、卤味,顿顿离不开油盐糖。
但你知道吗?中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盐超过10克,几乎是世卫组织推荐量(5克/天)的两倍。
高盐会导致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壁;高脂肪饮食则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水平,促进斑块形成;高糖摄入则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加速血管炎症。
长期下来,血管不仅“堵了”,还“硬了”。
2.久坐不动:一天坐10小时,还不运动现代人工作方式越来越“静态”,很多上班族一坐就是一天,连上下班都靠电梯、电车。
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管内血栓风险。研究发现,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活跃人群高出约40%。
哪怕你每天抽出30分钟锻炼,如果其余时间都在久坐,血管依然会“抗议”。
3.吸烟喝酒:血管的“双重杀手”吸烟对血管的伤害堪称“毁灭性”。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生成,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风险。
而长期大量饮酒,则会影响血脂代谢,诱发高甘油三酯血症,进一步损害血管健康。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把“抽烟+喝酒”当成生活日常,久而久之,血管就像锈掉的水管,越来越脆弱。
4.熬夜失眠:血管得不到“修复时间”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重要时间段。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并干扰血管舒张功能。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其动脉硬化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约27%。
身体没休息,血管也“累垮”了。
血管提前老化,会带来哪些麻烦?
血管老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
冠心病:心脏供血受阻,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卒中: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偏瘫、失语,甚至猝死;
外周动脉疾病:下肢供血不足,走路就腿疼,严重时甚至截肢。
更可怕的是,这些病常常“悄无声息”地发展,等到出现症状,往往已经非常严重。
如何判断自己的血管“几岁”了?虽然血管年龄没有一个准确的“身份证”,但体检中的一些指标,可以帮我们提前预警:
血压:高于130/80 mmHg,需警惕;
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危险信号;
颈动脉彩超:可观察有无斑块、血管壁增厚;
动脉硬化指数(API):通过脉搏波速度判断血管弹性。

如果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说明血管已经在“加速老化”,更要重视。
想让血管“返老还童”?这3个习惯必须坚持血管虽然不能“重装”,但可以“保养得当”。
1.吃得清淡,血管更轻松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红肉、加工食品。控制盐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
推荐采用DASH饮食模式(高钾、低钠、低脂饮食),已被多个国家卫生组织证实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
2.每天活动30分钟,让血流动起来运动是血管的“天然清道夫”。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减少斑块沉积。哪怕只是每天步行6000步,也比久坐强得多。
3.戒烟限酒,别拿血管“开玩笑”戒烟不限年龄,什么时候戒,都不晚。研究发现,戒烟5年后,心血管风险可降至与非吸烟者相近。
饮酒必须限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如果戒不了酒,那至少做到“少量、慢饮、不混酒”。
写在最后
血管老化不可逆,但可以延缓。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从现在开始,改变那些“伤血管”的生活方式。
别再说“我还年轻”,血管可不听你的年龄。它只认你的习惯。
从今天起,关爱血管,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我国城市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分析》.2020年[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4]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盐摄入量评估报告》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