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清晨起床,很多朋友都想在被窝多赖些时间,出门遇风吹,脖子便不自觉往衣领里缩,立冬以后,身体就进入“冬藏”之态了。

今天,木子就来简单分享一下入冬后养生需留意的小改变,很多朋友平时喜欢用薏米和枸杞健脾祛湿、调理气血,夏秋交替之际确实相当合适,可是到了寒冷时节,就得把那温和的补益换成更加深入的滋养,天气变凉后,得略微做出调整,从着重“补气”转成着重“养血填精”。
一、天冷后咱们的调养思路可以变一变
《黄帝内经》中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此语着重于藏,自然界的阳气皆收敛起来,人也应顺应这一节奏,将精神与气血好好收拢于体内。
薏米可健脾祛湿,可是它偏于渗泄、下行,也就是说更倾向把身体的水湿往下往外排出来,在需要收敛固藏的冬季,它的那种“疏通”与“疏泄”特性便不太适合了,倘若在寒冷时节过度运用薏米,就好像冬天本应关紧门窗留住屋里暖气,却反而打开一扇小窗,或许在不知不觉就把该休养的阳气和津液耗费掉了。
当下我们可将重点从补气血逐步转向养血填精,为身体筑牢根基,同时也为来年春天的生长蓄积力量。
二、何谓五红汤
这汤所用到的五种红色食材都较为常见,包含红枣、枸杞、红衣花生、红豆以及红糖。

红枣味甜,性温和常被用于调理脾胃,也可助力养血。
枸杞性质平和,可滋肝肾,不仅能调血,还能益精,常言道“精血同源”,肾精充足了,血便有了根基。
红衣花生的精髓便在于它的外皮,它是养血的良好助力,且对脾胃有益。
红豆性平,侧重补心血,健脾顺气。
红糖属温性之物,可使身体暖和,对气血循环有益,适宜于手脚常感冰凉之人。
这五种红色食材置于一处,从健脾、调肝、益肾、通络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整体性质较为平和,平常饮用也无妨。
三、五红汤的制作方法
先将红枣的果核去除(如此便不易上火),接着把它同红衣花生、红豆一道提前浸泡两小时,将泡好的食材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慢炖一小时,直至红豆变软,关火前十分钟将枸杞放入,加入老红糖,搅拌均匀使其化开即可。

建议早饭后或下午饮用,尽量不要空腹,晚上睡前也少喝,否则红糖会影响睡眠,若连续饮用一个月,从传统观念角度而言,气血较为虚弱的朋友或会感觉手脚更暖和些,面色也更红润些,此乃身体正逐渐产生反应。
木子提醒:对于湿热比较重的朋友,比如容易长痘痘、口苦的红枣红糖可以少放些。正在伤风或月经量比较多的那些日子,先暂停食用。要是消化不太好,能够多喝汤、少吃豆或加入一片陈皮一同煮。
五红汤仅是冬天滋养的一种途径,若要真正让身体暖和且气血通畅,还得依靠早睡及适当活动,希望这个分享能伴你暖暖地度过此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