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古传承的“心理治疗术”:祝由术

中医医学里有一科,非常神秘,有人听说过,有人没听过。说它是医学却又像巫术,甚至还像某种宗教仪式。这一科,叫“祝由科”或“

中医医学里有一科,非常神秘,有人听说过,有人没听过。

说它是医学却又像巫术,甚至还像某种宗教仪式。

这一科,叫“祝由科”或“咒禁科”。

那什么是“祝由”?

祝由,简单来说,就是“祷告缘由”。

拆开来讲,“祝”,就是祭祀时负责和鬼神沟通的主持人;“由”,就是事情的缘由。

所以祝由就是向神灵打报告,详细汇报下某个病是怎么来的,请神灵这个上级领导作出批示处理,把病邪驱逐出病人的身体。

听起来像是“捉神弄鬼”的鬼把戏?

这样想就错了。祝由术可不是什么野路子,假把式,这可是有编制且官方认可的“正经疗法”。

唐朝的最高医学学府——太医署,里面就有一个专业叫“咒禁科”。到了元朝和明朝隆庆五年前(隆庆时被废除官方医院),太医院的学科分为十三科,“祝由科”就是其中的一科,和针灸、按摩一样的地位。

在古代,找祝由师看病,就和我们今天挂个专家号一样正规。

虽然祝由术得到官方的认证,但人们还是会有疑问:祝由术真的能治病吗?

对此我们的老祖宗之一的黄帝也有这个疑问。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里记载了黄帝和岐伯的一次谈话。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治病,挪挪精神、变变气机,搞个“祝由”就能好,真的假的?

岐伯答:那时候的人啊,生活简单,心思单纯,没那么多欲望焦虑,病邪入侵得浅。所以吃药针灸可能都嫌力道太猛,用祝由调整一下精神状态就够了。

两三千年前,老祖宗就知道心理干预,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而祝由的基础,就是“移精变气”。

即通过改变人的精神,来影响人的气血生理。所以人因为精神的巨大冲击,一夜白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那祝由师是如何看病的?

最主要的核心服务,主打“祝说咒法”这个“语言的力量”。

祝由师通过念诵特定的咒语、祷词,或恳求神灵,或直接对病人、病邪进行警告,目的就是让病人相信,身上的病邪已被驱逐,问题已经解决了。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法,就是符箓、符印。

主要就是用朱砂在黄纸、绢帛或桃木上画点老百姓看不懂的“天书符箓”,然后烧了兑水喝(也就是符水),或者贴在特定位置,比如门户、床头,或者佩戴在身上,这就像给人一道“神灵颁发的护身驱邪文件”,帮人镇压邪气,给人一种安全感。

这就像现代人有时去庙观里求佛像、神像、平安福之类的,希冀神灵能护佑自己一样。

当然碰到高难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得采用禁法。禁法,是一种带有强烈禁忌和仪式性的法术,通常还要配合呼吸、步伐(比如禹步),手势(掐诀)等动作。常用于外伤止血、驱赶毒虫等。

不过禁法有时能对这些疾患起作用,可不是单纯依赖心理暗示,而是还有其他物理操作。

比如给人外伤止血时,诵咒给病人能治愈的心理暗示,调动人体免疫系统;

用手按压伤口上方,这是物理压迫止血;

另外在伤口洒上焚烧后的符箓灰烬,是因为草木灰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止血材料,再进行物理包扎止血等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达到止血的效用。

不过这些细节动作都被神秘化为仪式的一部分,让人相信是“咒法”起了作用。

可以说古代的祝由师,就是中国最早的心理治疗师,有点像现在的行为认知疗法。

比如祝由师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动作,告诉你,他已经把病魔斩杀了,邪祟被驱逐了,而这一切都是你亲眼所见,那你坚信自己正在恢复,那你的病可能就真的好了。

为什么祝由术能管用?

按照古人的解释,心是君主之官,心情不好(人有七情),会影响脏腑的气血运行,进而导致身体各部分病变。

中医常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说的是这个道理。

祝由术正是针对“心”进行治疗,通过“移精变气”来改变病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其生理状态。

另外古人认为人的精神异常、突发怪病,是由为鬼魅邪气造成的。祝由师的咒语符箓,就是对付这些“超自然力量”的“驱魔法令”。

按照现在的说法,祝由术能起作用,主要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心理暗示场:病人的病能被治好。所以有庄严的仪式、权威的祝由师、神秘复杂的符箓和咒语等,这些都让病人产生强烈的被治愈的信念。

而强烈的信念可以激活大脑的自愈机制,也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从而真的使症状减轻或痊愈。

同时病人向祝由师倾诉病痛,也就是“祝说病由”,而后祝由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解释,(哪怕是鬼神化的解释)安慰和承诺,就是一种心理疏导;一些祝由行为,比如让病人将代表病邪的物品扔掉,是一种行为上的“切断”和“告别”,让病人从心理上摆脱对疾病的执念,加快病人的康复。

祝由术源于原始巫术,后被纳入中医体系。祝由术有古人对疾病的认知局限,但也有超越时代的智慧:老祖宗们直观地意识到——精神对肉体有巨大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祝由术中的迷信外壳被剥离,但其内核——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中的作用,已融入现代医学。

评论列表

我爱吃桃子
我爱吃桃子 2
2025-09-18 22:03
心理作用确实会影响生理。最简单的就是不停嘲讽一个喜欢吃糖的小朋友,吃糖会蛀牙。小胖子就不爱吃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