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生开疆拓土,征战无数,大量的消耗没有走隋炀帝杨广的路成为汉炀帝,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汉朝前期的积累。汉朝建立时,当时的国内经过秦末战争和楚汉之争,大量的人口减少和土地荒芜,整个王朝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白登之围后,汉朝知道匈奴也并不是好打的,以当时的国力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北方问题,匈奴也无法一举击败汉朝,双方达成了和亲的模式,汉匈之间大的冲突暂时不会发生。
战事基本结束,汉朝的重点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恢复民力成了接下来汉朝的共识。
从汉惠帝、吕后,到之后的文帝、景帝,都采取了与民休息的国策。在宽松的政策下,汉朝人口迅速恢复,老百姓逐渐富裕起来,国库充盈。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等汉武帝继位时,汉朝已经比较富裕,富商大贾云集于市,大多数家庭也有余粮。
汉武帝和匈奴开打后,虽然消耗巨大,但之前国库的积累,以及民间的积累比较丰盛,汉武帝又让桑弘羊等善于理财的人,将盐铁等利润丰富的产业划归国家专营。
各种搜刮民财的措施得以搜刮上来,离不开汉朝初年的大量积累,这是支撑汉武帝开疆拓土的经济基础。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这种规模的持续消耗,老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
其二,汉朝的根基比较牢固。隋炀帝杨广大量消耗工程的建设,造成官逼民反的局面,除了隋炀帝的压榨,还和隋朝根基并不牢固有很大关系。
隋朝刚刚取得统一不久,新王朝才经历一代君主,很多以前旧有割据势力并没有完全烟消云散,他们对新王朝没有太大的感情,未受隋恩,如今却受隋苦,怎能不揭竿而起?
汉朝就不同了,不管刘邦、汉惠帝还是吕后,他们都相对没有霍霍老百姓,汉文帝更是爱民的典范,多次免去田税。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丰民富,汉朝经过几十年,已经有几代人,他们知道汉朝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还是比较支持汉廷的。
在国丰民富后,面对匈奴的不断骚扰,汉朝从上到下,经过几十年的屈辱,都想一雪前耻,这也增加了老百姓的忍受限度,在雪耻面前更加愿意付出。
其三,晚年及时止损。经过几十年的对匈战争,到汉武帝晚年,已经国库空虚,老百姓一贫如洗,生活困难,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小规模反抗,汉朝也有了动荡的苗头。
经过大半生的战争,汉武帝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在晚年发布《罪己诏》,调整国家政策,停止了消耗巨大的对外战争,减免老百姓的负担,重新走上与民休息、恢复国力的道路。
汉武帝晚年及时刹车,避免了汉朝的动荡和灭亡,避免了成为隋炀帝那样的下场。
对此,大家认为呢?你觉得汉武帝没有成为汉炀帝,是什么原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