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76.7亿!“中国第一胎”从福建小渔村杀出:破垄断,世界第四!

2025年11月25日上午,深圳证券交易所钟声响起,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股票简称“海安集团”,代码:001233)正式

2025年11月25日上午,深圳证券交易所钟声响起,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股票简称“海安集团”,代码:001233)正式登陆主板。

发行价48元/股,开盘即冲上87.06元,盘中最高触及100元,涨幅一度超过100%。截至上午10时52分,N海安报94.99元,公司总市值飙升至约176.7亿元,向200亿大关迈进。

来自福建莆田海边小渔村的“中国第一胎”,就此驶入资本市场快车道。

No. 01草根逆袭

朱晖,这位196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仙游县枫亭镇的农家子弟,童年被贫困笼罩。

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拮据,他从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放牛、砍柴、种地,什么活都干。十六岁时,由于家境贫寒,朱晖不得不辍学,跟随兄长到省内外工地上用板车拉石头。

那时候,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天黑,一天下来能赚两元多的工钱。工地的活又脏又累,年轻的朱晖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肩膀上也被扁担压出了深深的印痕。

这样的苦力活,他辗转干了五年。艰苦的环境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磨练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工地上,他不仅学会了吃苦耐劳,更培养了对工程机械的敏锐观察力。

朱晖低头拉车,也抬头看路。在工地干活期间,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工程车辆的轮胎经常被尖锐的石头刺破,而补胎的师傅收入相当可观。

这个发现让他心动不已。1984年春节,回乡过年的朱晖得知村里有朱氏兄弟靠在工地补轮胎赚了钱,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他主动找上门,说服有补胎技术的堂兄一起合作。元宵节刚过,他带着堂兄和十几个乡亲,组成一支补胎小队,直奔广西百色岩滩水电站工地,开启了补胎创业之路。

初到广西,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住在简陋的工棚里,吃着简单的饭菜。但朱晖带领的补胎团队手艺好、收费公道,很快就在工地上树立了口碑。

忙碌一年,扣除材料费用和给工匠们发工资、红包,朱晖净赚了三万多元——这是他在补胎行业掘的“人生第一桶金”。

No. 02筑梦轮胎

随着业务的发展,朱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补胎业务。他发现,很多大型矿山的工程机械轮胎磨损严重,直接更换新胎成本太高,而翻新轮胎可以大大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

1996年,朱晖与合作伙伴在辽宁本溪创办本钢南芬铁矿轮胎翻新厂。这是他从单纯补胎向轮胎综合服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经营翻新厂期间,朱晖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技术天赋。他不仅亲自参与技术研发,天天扎在车间里研究设备、调配胶料、改良流程,还经常下矿井、跑工地,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到山西、江西、贵州等多家大型矿山,承接这些矿山和水电枢纽重点工程建设的轮胎翻、修、管、用定额消耗“一条龙”承包业务。

到2005年,朱晖已在各地建立了十几家轮胎翻新厂和分支机构,成为国内矿山轮胎服务领域的领军人物。

但朱晖不满足于“翻新”。在长期服务矿山客户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由于巨型工程轮胎的生产技术长期掌握在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外品牌手中,国内矿山企业时常面临有钱也买不到轮胎的困境。

“有时候,矿上急着用胎,加价几倍都买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矿车‘趴窝’,影响整个生产进度。”朱晖回忆说,“那种受制于人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

更让他忧心的是,一条进口的全钢巨胎售价高达20多万元,而且交货周期长,严重制约了国内矿业的发展。

朱晖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全钢巨胎,打破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

No. 03技术破局

2005年12月,在巨型轮胎翻新领域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朱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回到家乡枫亭,创办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向巨型轮胎生产制造领域进军。

这一决定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莆田既没有橡胶原料,也没有大型矿山资源,要“从零到一”生产全钢巨胎,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亲朋好友纷纷劝阻,认为风险太大。但朱晖意志坚定:“我在轮胎行业干了20多年,最了解这个市场。国外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

全钢巨胎因承载负荷大、使用环境恶劣且连续工作时间长,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但朱晖凭借20多年的行业经验,联合多方展开了技术大攻坚。

他首先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公司总工程师的黄振华。团队从最基础的胶料配方研究开始,一点一点地摸索。

“那时候,我们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和车间里。”黄振华回忆说,“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配方,我们要进行上百次试验;为了优化一个工艺参数,我们要反复调试几十遍。”

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朱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以确保研发工作能够继续。他经常对团队说:“我们要造就造最好的轮胎,要打破垄断,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海安橡胶完成了首期投资5.5亿元,建成炼胶车间、压延车间、成型车间、硫化车间及配套设施5万多平方米。

2008年6月30日,是载入中国轮胎工业史册的一天。被誉为“中国第一胎”的37.00R57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在海安橡胶成功下线。

这一刻,整个车间沸腾了,许多老员工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款轮胎的诞生,使海安公司成为世界上第四家能够生产巨型工程子午胎的企业。

在多个矿山环境实地运用后,这款产品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定为“成套技术属国内首创、国内领先,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中国第一胎”的成功,让海安橡胶研发的劲头更足了。朱晖深知,要真正与国际巨头竞争,必须持续创新。

2015年,海安橡胶成功研发出59/80R63规格全钢巨胎产品——这是目前全球应用的最大规格型号全钢巨胎。

这款轮胎的直径超过4米,重量接近6吨,相当于一头成年非洲象的体重。其技术难度极高,此前只有少数国外企业能够生产。

该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59/80R63巨型轮胎的国家。2020年,该技术成果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No. 04资本之路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海安橡胶已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全球第四大全钢巨胎制造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21.5万条,海安以1.4万条、6.5%市占率跻身全球四强;而在国内市场,它的份额超50%,稳居第一。

从财务数据看,海安集团的成长性令人瞩目。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15.08亿元增长至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5%;扣非净利润从3.54亿元增至6.79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海安橡胶的毛利率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04%、43.71%和48.17%,远高于行业15%-21%的平均水平。

2025年上半年,即便行业处于调整期,其营收仍达10.79亿元,净利润3.17亿元,净利润率飙至29%,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IPO之前,海安橡胶就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成长性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2020年至2022年间,公司先后引入了金浦国调基金、红塔创新、明道投资等机构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产业资本也积极参与投资,包括紫金矿业、徐工机械、山东能源、江西铜业等产业链合作伙伴。

这些“股东+客户”的双重身份合作伙伴,不仅为海安橡胶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带来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订单保障。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从6.55亿元增长到12.92亿元,充分体现了产业协同的效应。本次IPO,海安集团发行价格为48.0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3.94倍,

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平均静态市盈率16.31倍,更远低于行业市盈率的26.38倍。本次发行后,公司每股净资产为25.93元。

据招股书显示,海安集团拟募资29.52亿元,用于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扩产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扩产项目拟投入19.45亿元,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年产6000条全钢巨胎的生产能力,有效缓解目前产能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90%,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生产负责人表示,“新产能建成后,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市场占有率。”

No. 05全球视野

海安橡胶的全球布局战略,是其成功的关键一环。公司在市场布局上形成了“福建总部+上海全球运营中心+厦门国际营销中心+四大指挥中心+五大承包运营中心”的全球营销网络。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黄振华介绍,“为了精准服务海外矿山,我们派出工程师团队,先到国外矿山勘察海拔、路况等各类技术参数,

掌握矿山的矿种、气候、运距等轮胎使用环境,然后根据参数信息定制轮胎,让轮胎符合矿山的个性化需求。”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模式,很快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

2011年,当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同样被国际轮胎巨头“卡脖子”时,海安橡胶迅速出击,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功打开了澳洲市场。

2022年,国际三大品牌逐步退出俄罗斯市场,海安橡胶敏锐地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扩大与俄罗斯国际知名大型矿业集团的合作范围,大幅提升销售规模和收入。

“当时俄罗斯市场出现供应缺口,我们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加大了对俄罗斯市场的供货力度。”海外营销负责人表示,

“由于我们提前在俄罗斯市场布局,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这一战略决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达74.23%。

其中来自俄罗斯的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间,分别达到34.38%、49.58%、44.16%以及39.82%,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除了产品销售,海安橡胶还创新性地推出了 “定额承包+运维服务”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矿用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我们不仅卖轮胎,更提供全方位的轮胎管理解决方案。”服务总监介绍说,“通过自主开发的ITMS智能轮胎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每条轮胎的气压和温度,实现故障预警,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种服务模式不仅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也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矿用轮胎运营管理业务收入从4.59亿元增长到5.83亿元。

如今,站在深交所大厅里,朱晖可能还会想起十六岁时在工地上拉石头的那个下午。从工地苦力到上市公司董事长,从补胎小队到全球第四,朱晖用四十年走了一条漫长的路。

海安集团的成功上市,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向上攀登的一个缩影。

那个曾经只能修补轮胎的小作坊,如今已能生产出全球领先的“巨无霸”轮胎,行驶在世界各地的矿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