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间,历史不仅镌刻着沉痛过往,更定格下多元人生的鲜活轮廓。这组照片串联起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人生片段,每一幅都藏着个人与时代的交织密码,让多元的人生风骨在时光中愈发清晰。


1959年的北京长城,黄昆(右)和他的夫人李爱扶(左,英国人)。
黄昆是中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与玻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是该领域的权威专著。李爱扶是他的妻子,两人于1952年结婚,这张照片记录了他们在长城的生活片段,展现了这对跨国夫妻的日常。

这张照片的主角是沈从文(右)和他的夫人张兆和(左),照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边城》《长河》等作品闻名;张兆和出身合肥名门“张家四姐妹”,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相伴一生的伴侣。他们的爱情始于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热烈追求,历经多年书信往来与现实磨合,最终于1933年结婚。

这张照片中的人物是晚清大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和他的孙儿禄儿。照片中小德张戴着圆形墨镜,身旁的禄儿穿着朴素的童装,两人在一片花丛前合影。

小德张是清朝末年权势显赫的太监,曾担任清宫大总管,官至二品顶戴。他12岁自宫入宫,凭借精湛的京剧技艺和处事能力获得慈禧太后赏识,赐名“恒泰”,人称“小德张”。1912年隆裕太后病逝后,他前往天津做寓公,先后在天津建造多处宅院,晚年生活优渥。
小德张作为太监,本身无法生育。他之所以有孙儿,是因为过继子嗣的传统习俗。他18岁时,由母亲唐氏做主,将大哥张月峰的长子 张书森(后改名张彬如)过继为嗣子,顶门立户。张书森婚后生育了子女,这些子女的后代(如长孙张仲忱),从宗法和伦理上就成为了小德张的孙辈。

这张照片中的人物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马利安·葛罗。两人在户外的石阶旁相拥,整体氛围温馨。三毛留着标志性的长发,穿着长款外套和长裙;荷西留着胡须,穿着厚实的外套。

三毛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以其独特的流浪文学和传奇人生闻名。荷西是西班牙人,两人在西班牙相识,后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共同度过了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生活。

1939年4月,八路军120师在齐会地区取得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胜利,击毙日军700余人。战斗结束后,部队举行庆祝胜利的会餐。

画面中,战士们身着八路军军装,席地而坐,围绕着摆满菜肴的“餐桌”用餐。每“桌”菜肴丰富多样,达15个之多,有肉类、蔬菜等品类,战士们或端碗进食,或起身交流,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不远处更多战士聚集在山地村落间聚餐。

这是一张老照片,定格了林徽因在雨花宫大殿考察时的身影。她身着简约的白衬衫与黑长裤,倚靠在粗壮的木质殿柱旁,手中捧着纸张,神情专注而沉静。

殿内古朴沧桑,裸露的木柱纹理粗糙,尽显岁月痕迹。一旁散落着考察用的工具、行囊,还有堆叠的木板,还原出当年建筑考察时的现场风貌。

这张照片的主角是陆小曼与翁瑞午,画面中后方的两名孩童是陆宗麒、陆宗枬。照片里,陆小曼姿态娇俏;身旁的翁瑞午头戴礼帽,俯身与她同赏草木。

翁瑞午出身世家,精通推拿、昆曲,因陆小曼体弱多病(后染鸦片瘾),常被徐志摩请来照料,逐渐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陪伴者。徐志摩1931年飞机失事去世后,翁瑞午更是成为陆小曼生活的主要支撑,两人以特殊的“半同居”状态相伴近30年。

这张照片中的男女主角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画面里,徐志摩身着西式西装,戴着眼镜,姿态挺拔;陆小曼则穿着中式衣裙,手托下巴,神情温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以浪漫多情著称;陆小曼则是出身名门的才女,精通书画、戏曲,是北平交际圈的“名媛”。他们的爱情始于对彼此才华与性情的吸引,却因双双婚内相恋而饱受非议。1926年,两人不顾世俗压力举行婚礼,证婚人梁启超在婚礼上甚至当众斥责他们“用情不专”。
婚后,徐志摩为维持陆小曼的优渥生活,四处讲学、撰稿,奔波于生计;而陆小曼的奢靡与病痛(后染上烟瘾)也让这段感情在现实的磋磨中渐生裂痕。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离世,给陆小曼留下无尽的悲痛与争议。

民国时期,奉天张作霖“大帅府”门前,几名身着东北军军装的警卫神情肃穆地伫立两侧,画面的核心是一辆“独树一帜”的座驾——它以帕卡德六号为原型,周身覆盖厚重装甲,副驾驶窗口伸出的一挺轻机枪极具视觉冲击力。

这辆车是张作霖于1918年担任东三省巡阅使时,为应对东北复杂局势,专门委托美国定制的“装甲战车”。它不仅配备大马力发动机,车窗由1.8英寸可拆卸百叶钢板防护,车头的7.62毫米勃朗宁重机枪每分钟可发射500余发子弹,总耗资3.5万美金,相当于当时88辆福特普通轿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