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行各业尤其是体制内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在编不在岗人员“吃空饷”,换句话说就是人不在本体制内上班却享受着财政全额拨付的薪资待遇,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打击了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严重消耗了国家财政资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需要国家层面采取措施及时治理整顿。
作为事业单位,教师行业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或许是因为教师数量庞大,相比较而言,“吃空饷”人数也就相对多些,2019年12月,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就关于进一步挖掘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了有关政策意见,强调了人事和编制管理纪律,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
在编不在岗主要是指占着教师编制却没有实质性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脱岗人员,却每月照常领着工资,也就是俗称的“吃空饷”,这类教师其实都有着极其特殊的人际关系或社会背景,占用教师编制却从事着与教学或管理无关的事务,甚至领着双份薪水。对于这种现象的治理,由于关系错综复杂,也一直很难有好的效果。
教师吃空饷一直存在,但虚拟编制教师空饷吃出新高度是前所未有的。之前官方媒体披露和报道的重庆某地“吃空饷”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热议度之所以高是因为吃空饷的数额实在是惊人,一所没有具体校址的虚拟学校虚列了258名编制教师吃空饷,每年财政支出6000万元,12年总计7.2亿元(如下图所示)。
以这样的方式吃空饷而且吃出了资金数额的新高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五年前的贵州某地五年共计拖欠教师工资和津补贴将近5亿元以及三年前浙江某地教育局长任期内贪污将近3亿元,这两种挪用和贪污的资金数额已经让人们惊愕不已,但与此相比较,重庆某地利用虚假编制套取的资金数额就更是让人震惊不已了。
一方面各地每年招聘教师并入编的编制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各地又是长期存在着在编不在岗的编制浪费现象,尽管整治这种涉及多方利益的现象难度很大,不过,好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记得2020年4月份江西抚州市某区清理整治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192名在编不在岗人员解聘(辞退)名单,其中包括70名教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