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内外如一的“古色古香”——唐族 杜甫 下阕

今天来填一个在今年SIAS展会上留下的坑,也是今年我个人千元内最喜欢的入耳型号之一,不论是外形设计还是其音色质感上都让我

今天来填一个在今年SIAS展会上留下的坑,也是今年我个人千元内最喜欢的入耳型号之一,不论是外形设计还是其音色质感上都让我这个听音口味略显Old School的HuFi佬颇为喜欢,追求同价位极限硬素质水准和较为中性准确科Hi声的烧友们可以直接划走,反之,如果你喜欢那种弥散感很强的模拟味人声塞的话,吃下我这记安利。这款产品叫做杜甫 下阕、也可以叫做杜甫二代,但因为初代产品我并没有听过,所以本文不涉及与前文的对比,下文中我直接以“杜甫”作为产品指代。

杜甫这个塞子本身是一个售价在700档位的产品,但是腔体质感与配件的做工显然在同价位是属于非常出挑的,打开包装后的木壳面板与龙纹印花的皮质圆形收纳包就颇有一种“上档次”的感觉。

唐三彩系列的耳塞套我个人一直都非常喜欢,我对耳塞套的要求是属于舒适度>贴合度,那种表面摩擦力很强的套子对我的耳道刺激度是偏大的,但唐三彩系列表面的这种颗粒感恰到好处地平衡了这种关系,戴的牢、摩擦感不那么强烈,杜甫包装内置了不同的耳帽形状与口径的版本。

原配线是0.78的2pin插针,3.4/4.4插头可选,116股无氧铜编织,线材本体柔软度较高易于收纳,线皮颜色与腔体呼应。

在腔体的设计上,杜甫很巧妙地把天然乌檀木面板与黄铜做了结合,二者的色系接近、但是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视觉观感,乌檀木的部分有着比较原生质感的木材纹理,中间杜甫的“甫”字用篆书字体来呈现出了古朴的韵味,而黄铜的部分则是以CNC工艺制成并做了拉丝的处理、但表面依然有很强的光泽感,同时黄铜的壳体本身也是一个优质的稳定声学材料,能够赋予杜甫一层属于黄铜材料独有的声学共振。虽说黄铜材料有一定的重量,但实际佩戴中的嵌入感和舒适度都非常好,不用担心下坠的问题。

杜甫的声音我决定用相对八股的方式来描述,往往越是有个性的塞子越适合八股,因为真的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现出来它的声音特点,就拿这个低频来说,它如果从素质的角度来说当然有它的可取之处、甚至还挺周正的一个听感,极低频有足够的深度、量感适中稍多但整体的低频透明度并未缺失,在听起来又肉又弹的基础上也是一个有一定轻快感的低频,如今低端价位里把低频做的又有能量又不淤积的产品其实是并不多见的,而拿调“调味”的角度来衡量的话,这个低频是弥散感较强、残响氛围浓郁,比较强调低频的下潜与回弹的行程,所以速度感和凌厉感较弱,如果是听比较重口味的金属类摇滚、或者电子乐,就会觉得低频delay来的要稍多了一点,但大部分泛流行乐的状态下杜甫的低频其实是非常舒服的。

在展会上听到杜甫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它其实是一个圈铁产品,因为如今动圈在中高频的密度、瞬态、信息量甚至早就比一些传统的动铁都要来的更优秀,只是出于不方便堆叠和分频的缘故没有办法通过“多塔炮”的方式来做密度和信息量的叠加,我也是直到开始写文的时候才在资料里察觉到它其实内部塞了两颗定制的中、高频动铁单元,但我个人猜测这两个的分频点应该做的还挺高的,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勾勒线条和补充信息的作用,杜甫整体的三频听起来不论是音色还是不同频段趋于的相位延迟感都做到了完美的协调度,包括那个听起来宽松带点HuFi的低频其实是出自一颗高刚性的钛振膜动圈,所以唐族应该在杜甫的衔接上面下了不少的功夫,中高频依然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圈味”的听感。

虽然说杜甫是一个整体上偏蓬松型的韵味向耳塞,但我得说其实它的中频基音部分、或者说整个器乐的结像框架搭的非常有实体感,结像的表现是扎实的、有血肉感的,既没有单纯地勾勒线条边缘的清晰度、也没有把声音做出过强的“羽化”感,虽说音色上要明显显得偏暖润派,但是又并非那种气血不足的声底。人声的部分表达方向非常的明确,位置较为贴脸、甚至是略有“舔耳”的感觉,但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结像位置的后凹感、带来了纵深方面的头中效应。人声的细节有很多强化的部分,在齿音削弱得当的基础下稍稍减少了一些男声喉音部分的共鸣感、但是气息做的非常的绵密,在尾韵的部分有稍稍的提亮感,虽说整体的这种人声气口会让人感觉有很好的醇厚度与抒情人声的专长,但实际测试完各种声线后我还是更喜欢杜甫对女声质感的演绎,尤其是那种声音很有仙气的、或者特别会运用气息的女声声线,能在杜甫的演绎下给我毒晕了,包括徐佳莹、Misia、岑宁儿这种声线,而正好我这两天有些迷上了林忆莲的《词不达意》,她演唱的方式是慵懒的、有一种近似在半唱半“叹气”的方式去表达这首歌曲,正好完美戳在了杜甫的舒适区里,而且HuFi归HuFi,它在和声声部的表达是非常清晰的、是非常有层次的演绎。

高频部分的处理方式,让我看到了今年很多调音在“进化”的厂家的一个共性处理方式——削弱了高频里一些可能存在毛刺与棱角的部分,把泛音做足、极高频量感打开,营造完一种通透有张力的氛围以后再把高频的能量给做的非常平顺,但在器乐的音色上其实是会偏亮的、有很强的光泽度,虽说在结像的凝聚力上呈现出了硬朗感、但压制了能量方面的刺激度,所以我能预感对杜甫的高频评价可能是两面派的,说它又亮又冲的、或者说它柔和细腻的观点应该会并存,前者是音色、后者是能量,拆开去讲就会更好理解。

声场其实是杜甫在调音上有取舍的地方,对流行党来说其实是个没毛病的空间回放,横向空间是很开阔的、包括足够的极高频延展也带来了很好的声场顶部空间,但纵深确实打不开、混响缺乏往前推的痕迹,包括在听Live时会呈现出一种“环绕感”,从古典回放的角度并非健康的声场、但换来了较为前凸贴脸的人声,这个事儿对用户来说是正面or负面收益,要看他们自身的听音取舍,对于常规的室内产出的流行曲目来说,其实倒不是个硬性层面的缺点。

唐族近两年一直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在产品方面很敢为人先、很清楚地去表达声音审美的品牌,他们可能会产出有争议的产品与调音方向、但是很少去做出一个“方方面面都还过得去的泛泛之辈”,所以杜甫这款塞子在千元内的这种声音表达方式可能会带来很多人对当前市场的“预期违背”,当你想审视它的素质时发现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高辨识度产品,当你以为好像素质一般般时它其实整体的硬素质其实还挺高的,这种感受很多次让我在唐族的产品上体验到。而在整体的产品层面,它也在ID设计、外壳选材、包括调音层面有一定的“声型合一”感,好像它这个外观就该发这个声儿似的,可以说在当前已经疯卷无比的千元内市场里,杜甫是2025年足够让我眼前一亮的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