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开国将帅中,谁是最被低估的“谋略型”将领?

在开国将帅的光荣榜上,有些名字如雷贯耳,有些则相对低调。但正是这些不太为人熟知的将领,往往以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出奇制胜的

在开国将帅的光荣榜上,有些名字如雷贯耳,有些则相对低调。但正是这些不太为人熟知的将领,往往以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出奇制胜的谋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中,谁是最被低估的“谋略型”天才?

徐向前:被低调掩盖的军事才能

徐向前元帅在十大元帅中排名贺龙、陈毅之后,但他的军事能力实际上不逊于林彪和粟裕。这位被称为“布衣元帅”的开国元勋,生于贫苦家庭,从来不在乎自己的衣着,只关心抗战相关的事。

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能力尤为出众,在红军时期就已是威名远扬的将领。他擅长打硬仗、大仗,对于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战役很有一套。与一些谨慎的将领不同,徐向前敢于挑战没有把握的仗,这一点上甚至比粟裕和林彪更加敢于冒险。

在临汾战役、太原战役、晋中战役等数百场战役中,徐向前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艺术。他曾在任军长时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为红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西征军失败的责任被错误地归咎于他,徐向前的军事才能长期以来被低估了。

李先念:中原突围的谋略大师

1946年6月,蒋介石认为其内战部署就绪,密令对包围已久的中原军区部队实施“围剿”,阴谋发动第二次“皖南事变”。面对强敌,李先念处险不惊,运筹帷幄,作出了中原突围的战略决断。

李先念分析了面临的严峻形势,认为向南突围有长江之隔,向东突围敌在津浦路上早已布有重兵,向北突围又有黄河阻挡,只有向西突围才是最佳选择。他向中央提出了全面构想和决断,获得了毛泽东的肯定:“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在李先念的精心策划下,中原军区部队采取了分路突围、相互策应的策略。他安排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佯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迷惑敌人;又策划鄂东独立第二旅抽调精兵佯扮主力,在宣化店演出“空城计”。这些谋略成功迷惑了国民党军队,为主力部队突围创造了条件。

中原突围战役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战略上、战役上,均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它不仅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显示了我军强大威力,还牵制了国民党军32个旅约36万人,有力地支援了华东、华北、东北兄弟解放区的作战。

徐海东:胸怀大局的“红色窑工”

徐海东大将被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一评价来自毛泽东。这位出自贫苦窑工家庭的开国将领,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关键贡献。

1935年7月,得知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后,徐海东坚定地表示:“我们立即西征北上,迎接党中央,迎接一、四方面军,就是我们3000多人都牺牲,也要保卫党中央”。他率部西进甘肃东南部,截断了西兰公路,威胁了敌人后方。蒋介石闻此后极为震惊,抽调堵击中央红军的部队“跟踪追击”徐海东“残部”,从而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配合了中央的北上行动。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面临严重困难。毛泽东亲自写借条向徐海东借款2500元钱。尽管红15军团条件也很艰苦,徐海东却拿出5000元,送出其家底的三分之二还要多,交给党中央。毛泽东后来曾在干部大会上指出,中央红军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是徐海东借的5000元钱,帮了革命的大忙。

徐海东还非常重视部队团结,他不止一次地说:“再也不要象张国焘那样闹分裂,否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犯罪”。这种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使徐海东成为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重要支持者。

李达:辅佐五位元帅的传奇参谋长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参谋长。他累计任职参谋长时间长达40年之久,是中国建军史上辅佐元帅最多的参谋长,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

李达之所以能够长期担任参谋长要职,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科班出身,胸有谋略。他早年毕业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长于军事战术,素质过硬。二是做事干练,预判准确,能够料敌在先。三是素质过硬,记忆力惊人,被邓小平称为“活地图”。四是甘居人次,心胸宽广,作为参谋助手,与上级和同志们处好关系,尽职不越位。

李达最早在1931年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在湘东独立第一师担任参谋长,从此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参谋长生涯。在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的斗争中,他多次立功,获得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无名英雄:隐蔽战线的谋略家

开国将帅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但贡献巨大的谋略型将领,李克农上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是唯一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开国上将,但他的工作就是“隐”。

解放战争的四年里,李克农指挥的共产党情报系统策反、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的共177万人,150多个师,94艘大小舰艇,26架空军飞机。郭汝瑰、韩练成、何基沣、张克侠等潜伏多年的共产党,傅作义、龙云、程潜、卢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180多人排山倒海拿着武器弹药整建制地倒向共产党。

李克农于1961年7月20日向中央写信建议:“拟将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特科)斗争历史,尽可能加以搜集整理汇编成册,以利于中组部和军委参考,同时也可以使过去在斗争中的无名英雄死有所安,老有所归。”这体现了他对隐蔽战线工作的深厚感情和对无名英雄的敬意。

谋略型将领的历史贡献

这些被低估的谋略型将领,虽然不像一些战功显赫的将领那样广为人知,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他们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出奇制胜的谋略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徐向前的军事才能、李先念的突围谋略、徐海东的大局观念、李达的参谋艺术、李克农的情报工作,都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仅是那些轰轰烈烈的战斗和战役,还包括那些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正如刘伯承元帅在神头岭伏击战前发现地图与实际地形不符时所说:“粗枝大叶可是会致命的!”这种严谨细致的作风,正是谋略型将领的共同特点。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更在战略规划上深谋远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谋略型将领的故事,不仅要铭记他们的贡献,更要学习他们的谋略智慧和大局观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种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和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资料】:《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学习时报》)、《开国上将李达:辅佐过五位元帅的传奇参谋长》(《党史博览》,2012年第8期)、《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