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平陵。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是西汉王朝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和孝昭皇后上官氏的合葬陵,也是西汉帝陵之一。 平陵形制为异穴合葬,东为帝陵,西为后陵。陵区总面积约13.6平方千米,分为陵园、陵邑和陪葬区三大部分。西汉末年,绿林军、赤眉军相继占领长安。赤眉军退出长安后,恣意发掘汉诸陵,平陵遭到破坏。平陵为中国研究西汉的文化、经济、建筑、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24-03-03 00:46
乾陵仿真地宫。位于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旁边,有一处仿乾陵的地宫。穿过近百米长、约4米宽、数10米深、呈斜坡形的墓道后,便是地宫的第一道汉白玉石门。这道石门比唐宫大门略小,但也起码在5米高、4米宽左右。门上各处精雕细刻着象征吉祥和权力的花草人物图案,门虽重达百吨,仍可开闭,门道布有陷阱,门后两旁装有暗器,用以防备盗陵者。整个墓道里洒满了货币,以表示富有和吉祥。墓道两旁绘制有色彩绚丽的大幅壁画,象征着陪宫的石窟对称地排列在甬道两侧,里面置有大量的陪葬品。 从《帝京篇》“河山千里国,城舰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的描述估计,对称排列的石窟不少于九对。 2024-03-03 00:46
不同角度的唐昭陵!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历史 2024-03-01 00:44
狮子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经徐州考古专家考证,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此说法已得到南京博物院专家的肯定。狮子山汉墓为汉代早期竖穴墓向横穴墓演变的时期,时间较早。从随葬物品看,其中有薛郡的文阳之印和东海郡的兰陵之印,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 2024-02-29 00:45
唐高宗乾陵。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距离县城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2024-02-29 00:44
李靖墓。李靖墓为东西并列的三个高大的夯土堆。墓前有石碑一通,为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书。 李靖墓前有李靖碑,位于礼泉县烟霞乡官厅村西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肃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晚唐以后逐渐被神化。后晋时追封“灵显王”,到南宋时累封为“辅世灵佑忠烈王”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史家赞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世传其与唐太宗论谈兵事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析理透辟,特别是对孙武兵法思想的析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历史 2024-02-21 06:13
唐中宗李显定陵。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定陵依山为陵,坐北朝南,踞高临下,主体为陵园以及神道,其南部偏东的山脚之处设下宫,东南部为陪葬墓区。定陵营建时,正值盛唐,陵园规模宏大,石刻气势磅礴、造型高大雄伟,与唐高宗乾陵、唐睿宗桥陵、杨氏顺陵石刻一脉相承,其艺术精湛。是唐帝陵石刻艺术宝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历史 2024-02-21 06:13
唐代宗李豫元陵。唐大历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779年6月10日),夜间,唐代宗在长安大明宫紫宸殿驾崩,遗诏从简治丧,不得以金银锦彩为饰。十月,唐代宗葬于元陵。唐元陵依檀山之自然山势而筑,封域周20公里。元陵因山为陵,内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东、西二门相距2500米,南、北二门相距2700米。陵园四隅建角楼。南门外设神道,长约600米,其南筑乳台、鹊台。今陵园地面建筑已无遗可寻,只留四门外几处阙台及部分角阙基址。 2024-02-21 00:23
唐懿宗李漼简陵。唐咸通十四年七月十九日(873年8月15日),唐懿宗驾崩于长安城大明宫咸宁殿。 唐乾符元年二月初五(874年2月24日)唐懿宗葬于简陵。简陵是唐十八陵中最后一座“因山为陵”的陵墓。简陵虽因山为陵,但营建时,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已经点燃,社会秩序已陷入混乱状态,连年兵乱,几经镇压,国力耗尽,故简陵的修造相对粗糙、简陋。 社会 2024-02-21 00:23
这一集,给家乡打call.这座奢华的清代古宅位于泾阳县社树村,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石上的名字叫中华水利会馆,但村里人说这里以前是社树姚家的祠堂。 11月29日,清代富商社树姚家后人穆民告诉记者, 此前热播的西商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一段剧情为,慈禧太后避难到陕西,社树姚家为其捐银8万两,剧中的社树姚家就是穆民的先辈,而这座虽已破败但仍气韵犹存的古宅前身就是社树姚家恒昌堂、惠宪堂、花萼堂、居敬堂四堂的分支堂。社树姚家从明朝到清朝,富甲一方长达近三百年,清朝末年,姚家家道中落。后来,惠贤堂主将本支祠堂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龙洞渠管理局。从此,祠堂变成了水利会馆。屋脊上装饰着双层宝相花砖雕、屋内的木雕大量运用蝙蝠纹饰、每一根柱子下的柱石都雕刻着与主人身份相符的图案。 社会 2024-02-13 00:07
大中之治。唐宣宗在位期间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特别是“克复河湟,拓疆三千里外。告成宗庙,雪耻二百年间。”使得大唐国势复振。由于唐宣宗在位时的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将唐宣宗比作汉文帝、汉景帝和唐太宗一样的明君。 历史 2024-02-13 00:07
泾河峡谷(郑国渠首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这是在同一地点拍摄的四张照片,时间分别是2018.2.15,2019.5.2,2021.9.19,2023.7.2。跨越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拍照机型分别是小米5,小米8,小米10pro,小米12sUltra。跨越了四款手机,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意义。 2024-02-13 00:07
古汉台。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2024-02-07 00:37
二里头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2024-02-07 00:37
悟空禅师塔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嵯峨山,为5层砖石结构,高13.3米。1982年,悟空塔被泾阳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所立的“悟空禅师塔”碑记载:悟空禅师塔为纪念唐代悟空禅师而修建,始建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大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修。 2024-02-03 23:45
李忱即位后,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仍受到人们的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历史 2024-02-01 23:44
泾阳谷口晚烟。谷口位于泾阳县王桥镇的泾河出山处,《泾阳县志》记载:“谷口西连九嵕而成峡者曰:瓠中,曰:洪门,亦曰谷口,所谓池阳谷口是也。” 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饮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在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弄着三两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 相传郑子真曾在此隐居,汉杨雄在《法言·五问神》中说:“谷口郑子真,不屈志而耕乎岩石之下,世称:谷口郑子真。” 赵虞佑曾有《谷口晚烟》一诗:云来谷口铺如绮,烟袅青林绚若霞。隔垅一声牛背笛,行人错认子真家。这些美景、美诗,只不过是《泾阳县志》里的记载而已。当我那天傍晚在船头村采访完来到谷口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致。 2024-02-01 23:44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北仲山西麓,泾河东岸。秦王嬴政元年(前246),秦始皇采纳韩国水工郑国关于引泾灌田的建议,历时10年修成。郑国渠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渠首位于北仲山西麓的瓠口,流经今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入洛河,全长约150千米,可灌溉0.18万余平方千米。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千米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 2024-01-30 23:43
明思宗崇祯帝殉国处。1644年3月19日拂晓,崇祯皇帝站在景山之上,迎着乍暖还寒的晨风,望着城外农民义军的连天烽火,仰天长叹,悲愤难平。穷途末路的大明王朝已在劫难逃。自己空有治国安邦的雄心,却无回天之力,不由得悲从中来。良久,天色将明,喊杀声四起。时年33岁的崇祯皇帝解带自缢,以死殉国。上世纪特殊时期,这棵歪脖子树被破坏,如今看到的歪脖子树是后来移植过来的。 历史 2024-01-25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