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又称平阴津、河津,《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晋师在平阴”《史记?高祖本纪
孟津又称平阴津、河津,《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晋师在平阴”。《史记?高祖本纪》曰,秦二世三年(前205年),楚怀王令沛公刘邦西略地入关,“是时赵别将司马昂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因此,孟津又称...
孟津关又称河阳关,在东汉时孟津关有两座关城,地跨黄河南北两岸。因为西晋在此筑河桥
孟津关又称河阳关,在东汉时孟津关有两座关城,地跨黄河南北两岸。因为西晋在此筑河桥,到东魏时,孟津关上已有三座城市,即北魏在北岸筑的中府城,东魏在黄河滩筑的中潬城,在南岸筑南城(今白鹤镇牛庄)。唐代中期以后设河阳...
周武王时八百诸侯会孟津,孟津名扬天下。《尚书?泰誓》曰:“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
周武王时八百诸侯会孟津,孟津名扬天下。《尚书?泰誓》曰:“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九年“兵至于盟津”,“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但周武王这次是观兵于盟津,即举行军事演习。两年后...
《史记?周本纪》把“孟津”作“盟津”有人据此以为孟津因周武王会盟而得名。实则不
周本纪》把“孟津”作“盟津”,有人据此以为孟津因周武王会盟而得名。实则不然。早在五帝时期,孟津就已经是个古老的波口。因为在帝尧之时,其地为孟涂国,孟津因以为名。尧舜之时,太禹治水于此,故《尚书?禹贡》曰,“导河...
《战国策》载:“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一个“驱”字形象地表达了魏惠王的霸道
《战国策》载:“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一个“驱”字形象地表达了魏惠王的霸道,浩浩荡荡带着十二诸侯朝拜天子,复齐桓公故事,耍尽威风。可这么隆重的仪式,偏偏齐、韩不捧场,于是魏惠王下令穰疵领兵击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