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荷兰等国地狭人稠,却不关心粮食安全,也没有耕地红线,还把大量土地种植非主粮作物?其实这事儿不能说英国、荷兰不关心粮食安全,而是他们的“关心方式”跟咱们不一样——咱们国家人多,必须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所以划耕地红线、重点保主粮;但这些小国地少人稠,又赶上全球生产力足够发达,靠钱和全球贸易就能稳稳吃饱,自然不用把土地都钉死在种小麦、水稻上。先说说“全球生产力够吃”这事儿有多实在。现在可不是以前靠天吃饭的年代了,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粮食出口大国,靠着机械化、化肥农药和良种技术,一亩地的产量顶过去好几亩,全球每年的粮食总产量早就超过了总人口的需求。只要贸易通畅,不是哪个国家故意搞封锁、或者统治阶级瞎折腾搞穷兵黩武,基本上有钱就能买到足够的粮食。英国、荷兰这些国家都是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几万美金,买粮食的钱对他们来说压根不是事儿——英国每年进口的小麦、玉米,荷兰买的大米,大多来自美国和东欧,运过来又快又稳,比自己费劲种主粮划算多了。再看他们的土地怎么用更划算。这些国家的农业早就不是“求吃饱”,而是“求赚钱”了。荷兰那点土地,要是全种小麦,一年撑死了也就够自己吃一半,还赚不到啥钱;可他们改种花卉、蔬菜、温室水果,成了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单是郁金香和蔬菜的出口额,就能买几十倍于自己消耗的粮食。英国也是一样,他们的土地更适合种牧草,发展畜牧业——英国人爱喝的牛奶、吃的牛肉,靠自己养牛就能满足,而养牛需要的饲料(比如苜蓿、玉米),从巴西、阿根廷进口比自己种便宜。你想啊,要是把种牧草的地改成种小麦,不仅产量低,还得放弃高利润的畜牧业,反而亏了,倒不如把土地用来搞高附加值农业,赚的钱再买主粮,两头都划算。还有个关键是,这些小国没咱们“必须自足”的压力。咱们国家14亿人,要是靠进口粮食,万一哪天贸易断了,谁也供不起这么大的需求,所以必须划耕地红线、保主粮产能。但英国才6700万人,荷兰就1700万人,这点人口,就算全球粮食价格涨点,他们也能扛得住;而且他们还会搞战略储备,比如英国的粮食储备够全国吃3个月,荷兰也跟法国、德国这些邻居签了应急供应协议,真遇到事儿了,互相调济一下就够了,犯不着把土地都用来种主粮。再说了,“不种主粮”不代表他们农业不行。荷兰的温室技术全球顶尖,能在有限土地里种出超高产量的蔬菜;英国的有机农业、畜牧业标准也高,这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能赚更多外汇,反过来又能保障他们买粮食的能力。要是他们跟咱们一样,把土地都用来种主粮,反而会浪费自己的农业优势,还赚不到钱,纯属本末倒置。说到底,不是这些国家不关心粮食安全,而是他们的国情决定了“靠贸易+高利润农业”比“自己种主粮”更靠谱。咱们国家的耕地红线是基于14亿人的生存底线,是必须守住的;而他们人少、有钱、全球贸易通畅,自然能把土地用在更赚钱的地方,反正只要全球生产力没出大问题,就不愁没饭吃。这不是“不关心”,而是不同国情下的不同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