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激光武器
中国“人造太阳”一旦点亮,美国11艘航母舰队,将在24小时内,被激光武器“烧成废
中国“人造太阳”一旦点亮,美国11艘航母舰队,将在24小时内,被激光武器“烧成废铁”!别再谈什么航母、导弹了,谁第一个掌握可控核聚变,谁就掌握了“无限能源”。当全球还在争论“航母是否过时”时,中国科技界抛出震撼弹——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或让美国11艘航母在24小时内沦为废铁!这并非科幻电影桥段,而是基于EAST“人造太阳”实测数据与激光武器实战案例的硬核推演。先得搞明白“人造太阳”到底是啥。它的学名叫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咱们国家的“人造太阳”EAST,2024年底刚创下新纪录——实现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403秒,这可是全球目前最长的高参数运行时间。可控核聚变的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一样,靠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极高温度下聚变释放能量,这种能量清洁又高效,一升海水里的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而且几乎没有核废料。现在各国都在抢着突破,美国的ITER项目、英国的JET装置,都在跟中国的EAST比速度。为啥说它能让激光武器厉害到“烧航母”?关键就在能源。现在的激光武器最大的短板就是“缺电”,美国海军在“波特兰”号两栖舰上测试的激光武器,功率才150千瓦,只能打打无人机和小型船只,想击穿航母的甲板装甲,至少得千万瓦级的功率。可这么大的功率,普通的舰船发电系统根本扛不住,开不了几分钟就得停机。但可控核聚变不一样,一旦实现稳定运行,一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就能给舰船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让激光武器摆脱能源限制,随时保持高强度作战状态。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早有布局。2023年公开的“寂静狩猎者”激光防御系统,已经能在3公里内击穿5层2毫米厚的钢板,功率达到300千瓦,虽然跟“烧航母”的要求还有差距,但技术路线已经很清晰。更关键的是,中国把激光武器和舰船电力系统的研发绑在了一起,江南造船厂去年曝光的新型驱逐舰模型,就预留了专门的核聚变反应堆安装空间,还配备了大型激光武器发射装置,明显是在为“无限能源+激光武器”的组合做准备。再看美国的11艘航母舰队,这些被称为“海上堡垒”的大家伙,其实有个致命弱点——甲板和上层建筑都是金属结构,面对高强度激光武器时,根本扛不住持续高温。有军事专家测算过,要是有一台功率2000千瓦的激光武器,瞄准航母甲板同一个点照射10秒,就能烧出直径1米的大洞,让舰载机没法起飞;要是照射弹药库或者燃油舱,甚至可能引发爆炸。而有了可控核聚变提供的无限能源,激光武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战,不用像导弹那样担心库存,一艘装备核聚变反应堆的战舰,理论上能对抗一整支传统航母舰队。不过也得客观说,现在这些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可控核聚变要实现商业化运行,至少还得15-20年,要mini到能装在舰船上,难度更是翻倍。激光武器也面临着大气干扰的问题,下雨天、大雾天,激光的射程和威力都会大打折扣。美国也没闲着,他们的DARPA正在研发“定向能武器电力系统”,想把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和激光武器结合,还计划2030年前在航母上测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人造太阳”领域的领先,已经让“无限能源”从科幻走向现实的脚步加快了。一旦这个技术突破,不光是军事领域,能源、交通、制造业都会迎来巨变。到时候,别说是航母,整个传统的作战模式都可能被改写,谁先拿到这张“入场券”,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技术的浪潮就是这样,它不会停下来等任何人,那些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海上巨兽,如果听不到新时代的浪潮声,最终的归宿或许不是沉入冰冷的海底,而是在人们的记忆中悄然生锈。信源:央视新闻
央视官宣激光武器正式入役,解放军战舰免疫导弹攻击的时代将到来
还有啊,激光武器在成本方面可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激光武器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它单次拦截的成本才大概1美元,和传统防空导弹比起来,传统防空导弹一发就得花几十万美元,这费用可高得离谱了,而激光武器的成本低太多了...
不是055,中国为何率先为071登陆舰安装“燎原”激光武器?
中国海军近日高调展示其最新技术突破:在国产071型综合登陆舰“四明山号”(986舰)上成功加装“燎原-1”型舰载激光武器系统。这一举动颠覆了外界对中国海军激光武器部署的预期—相较于技术更先进的055型驱逐舰,071型登陆舰...
让美国很不舒服!中国激光武器功率全球第一 猎鹰一号到底有多厉害?
在9·3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上,中国首次秀出神秘的“猎鹰一号”(LY-1)舰载激光武器,引发全世界极大关注。据专业军事科技杂志《兵工科技》刊文指出,“猎鹰一号”性能超越美国同类武器,也就是美国海军已测试的“太阳神”舰载...
燎原-1激光武器系统:已率先在071型上装舰,我海军终端防御性能大提升
9月3日,纪念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胜利日大阅兵中,在舰载防空武器方队中,继海红旗-9C、红旗-16C和红旗-10防空导弹后,压轴出场的LY-1激光武器系统,引发全球军界和军迷的关注。目前,可以确定“LY-1”的真正含义就是“燎原-1”...
激光武器的难点在哪儿?为啥很多国家造不出来?激光武器就是用高能量光束干掉目标,
激光武器的难点在哪儿?为啥很多国家造不出来?激光武器就是用高能量光束干掉目标,原理不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一堆坑。功率输出是头号难题,得至少上百千瓦级别才能有效伤敌,低了就跟手电筒似的,顶多烫烫皮肤。早年美国空军搞化学激光器,能量弱得可怜,40多年才勉强提升到能用,但输入电力转化效率低,大部分变废热浪费掉。能量供应也棘手,需要瞬间爆发出海量电,传统电池又大又重,塞不进飞机或车上。热管理更烦,高功率运行几秒钟设备就烫手,内部零件变形,停机冷却半天才能再来。光学材料得用特殊晶体扛住冲击,不然镜面几下就裂。成本高得吓人,一套系统研发上亿美元,穷国根本玩不起。国际上关键技术还保密,共享难,很多起步晚的国家基础薄弱,工业精度不够,组装出来不稳当。这些因素叠加,让大多数国家卡在原型阶段,实战部署遥遥无期。大气干扰是另一个大杀器,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容易衰减。水蒸气、尘埃、烟雾一搅和,能量散失严重,射程锐减。热绽放问题尤其顽固,激光加热空气形成等离子体,反过来扭曲光束,像开车遇雾灯一样,瞄不准目标。雨雪雾天更惨,激光被散射,几乎传不远。海上环境盐雾腐蚀光学件,湿度大衰减快。户外测试显示,光束在湍流中偏移几米,击中率惨不忍睹。解决办法有短脉冲或自适应光学调整,但需要超高功率激光,目前武器化形式还没成熟。空间激光想法好,避开大气,但能量需求更高,卫星携带难。发展中国家资源少,测试环境差,问题放大,难以迭代优化。相比导弹,激光虽弹药无限便宜,但环境限制让它在复杂战场上不靠谱,很多国家试几年就转向其他领域。体积和重量限制实战应用,现行系统往往得用卡车或船载,小型化到单兵级别遥遥无期。精密控制系统也难,实时跟踪目标需算法计算轨迹,延迟一秒就脱靶。能源效率低下,输入中仅部分转激光,余热处理不好设备自毁。
LY-1激光武器命名曝光:“燎原一号”与伟人的一句话有关
2025 年 9 月 3 日,在北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上,这款编号 LY-1 的神秘舰载激光武器首次公开亮相,瞬间引发全球军事观察者的瞩目。外界一度猜测其名为“烈炎”或“烈阳”,但真相近日由《兵工科技》等国内权威...
燎原-1舰载激光武器,能拦截无人机和反舰导弹,提高我海军对空防御能力
那些称LY-1等舰载激光武器能很快取代630/730/1130型近防炮系统的说法,其实并不靠谱,因为激光武器的装舰成本极为高昂,至少在短时间内还需要与防空导弹等传统武器的协同,取得对空防御的最佳效果,而不是完全取代它们。
有人想买中国激光武器,刚在阅兵式上亮相,全世界头一次见,就想当场买走?9月28
有人想买中国激光武器,刚在阅兵式上亮相,全世界头一次见,就想当场买走?9月28日消息,巴基斯坦在北京香山论坛上表达了对中国LY-1高能激光武器的兴趣,好家伙,LY-1刚在阅兵式上亮相,你就想当场就想买走。想法很好,但恐怕...
LY-1舰载激光武器成“光之盾牌”中国军舰正获得非对称优势
LY-1激光武器系统配备一个大型圆形孔径用于光束导向,并辅以多个较小的圆形孔径,连接到光电和/或红外相机,用于目标捕获和跟踪。炮塔右侧的箱状结构可能容纳雷达或无源射频传感器等额外组件,进一步增强其探测能力。外媒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