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标签: 导航卫星

又掉下来了。三颗卫星,打水漂了。这次栽的是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刚

又掉下来了。三颗卫星,打水漂了。这次栽的是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刚

又掉下来了。三颗卫星,打水漂了。这次栽的是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刚冲过大气层,姿态突然歪了——卫星没入轨,全赔了。星河动力2018年成立,到2025年整8年。一共打了22发火箭,之前2023年败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这次带的是三家客户的小卫星,据说保险公司会赔,但客户下次会不会再来,没人敢打包票。再说马斯克的猎鹰1号,2006年第一次发射,刚起飞1秒就炸了——发动机压力没控制住。第二次2007年,第一级提前关机,火箭掉海里。第三次2008年,分离时两级撞了,碎片飞得到处都是。那时候SpaceX账上只剩几百万美元,第四次要是再败,直接破产。直到2008年9月第四次,才把卫星送上去。你算算,马斯克前三次全败,成功率0;星河动力前21次成20次,成功率95%,这起点比当年的SpaceX高太多。还有网友说的“试飞无载荷”,猎鹰1号前三次确实没带客户卫星,但星河动力这次是商业发射——民营航天要吃饭,不能一直试飞,得接订单。再说星河动力的新火箭“智神星一号”,用的是液氧甲烷燃料,跟星舰一样,还在研制中,明年要首飞,那才是要跟马斯克比回收的家伙。为什么大家对航天失败这么敏感?①:航天发射成本高,一枚“谷神星一号”造价几千万,失败一次等于扔了几套豪宅;②:民营航天靠客户吃饭,失败一次,客户可能转投别家,比如这次赔了钱,下次保费肯定涨;③:公众对航天的期待是“必须成”,毕竟“上天”是技术活,失败容易被贴上“不行”的标签。其实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不是“比不比得过马斯克”,是“这事儿跟我有关系吗”?比如我们用的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都是航天发射送上去的。民营航天能降低发射成本,比如以前发射一颗小卫星要几千万,现在可能只要几百万,这样更多公司能发卫星,我们的手机信号、天气预报会更准。星河动力的失败,是在给“便宜发射”交学费——就像学骑车,摔两跤才能学会,总不能因为摔了就不学了吧?有网友问“猎鹰炸的是试飞,我们这要赔别人,下次还敢用?”这话挺实在的——民营航天不是国企,得自己赚吆喝,失败的代价更重。但反过来想,要是因为怕赔就不接订单,那永远成不了马斯克。我觉得,骂可以,但得讲点理。星河动力8年干出90%的成功率,已经比当年的SpaceX强多了。马斯克当年炸三次的时候,也没人说他“不行”,怎么到我们这儿,失败一次就被骂?失败不是耻辱,是必经之路——就像孩子学走路,摔两跤才能跑。你愿意给民营航天多一点试错的时间吗?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将被纳入统一监管,明年 1 月起实施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将被纳入统一监管,明年 1 月起实施

11月18日消息,自然资源部今天公布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从明年1月1日起,将对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全链条工作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办法》所称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是指对...
不可思议,9颗卫星和32颗卫星的定位的精度,竟然相差无几![大笑]北斗

不可思议,9颗卫星和32颗卫星的定位的精度,竟然相差无几![大笑]北斗

不可思议,9颗卫星和32颗卫星的定位的精度,竟然相差无几![大笑]北斗系统有35颗(32颗是当时可见数),GPS总共有31颗左右,9颗是当时可见数。​定位精度看单颗卫星精度+可见卫星数量+算法,[比心]不是总卫星数,GPS和北斗民用精度都在1米内,没有明显差距。-北斗有部分高轨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可见时间更长、数量更多;​GPS以中轨卫星为主,单颗卫星覆盖范围小、过境时间短,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能看到的数量会更少。为什么精度相差无几?定位精度由三个核心因素决定,和“可见卫星数量”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准”:1.卫星信号精度:GPS和北斗的民用信号设计精度接近,[比心]都能达到米级;​2.观测几何:只要可见卫星分布在天空的“角度够散”(不是挤在一块),4-6颗就足够实现高精度,9颗和32颗在“几何分布合理”的情况下,精度差异很小;北斗卫星技术北斗导航北斗高科技北斗发展史北斗gps系统北斗地理北斗卫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