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中日打不起来,虽然中国海军总吨位是日本的3.2倍,灭了日本不存在任
全世界都知道,中日打不起来,虽然中国海军总吨位是日本的3.2倍,灭了日本不存在任何障碍,但高市只是嘴上说说,并未付诸行动,我们不能因为她“心怀妄念”,就“断其祭祀、绝其苗裔”。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点从她与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关系中就可以看出。安倍的右翼思想在日本政坛影响深远,而高市则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在多个问题上持激进态度。她曾公开表态支持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并且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持有与中国和韩国不同的看法。那么,高市为何在此时发表这些激进的言论?答案很简单,这与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高市目前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她所在的联合政府在国会席位上并没有占绝对优势,支持率也有些许波动。在这种背景下,高市通过发声激烈的言辞,迎合国内右翼选民的诉求,试图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通过高市的言论来看,她明显想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为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增加军费开支提供正当理由。她将台湾问题描绘成日本的“存亡危机”,这一说法显然是在极力制造一种“外部威胁”,从而强化其在国内的支持基础。问题是,这种言辞并未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或行动,更多像是一场政治秀。当我们看高市早苗的这些言论时,不禁要问:日本真的能与中国展开军事对抗吗?从目前的军事对比来看,答案显然是“不能”。中国的海军力量近年来不断壮大。根据公开的数据,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已经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3.2倍,舰艇数量和种类也远远超过日本。中国不仅有大量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还有航母等战略性舰艇。与此同时,中国的导弹技术和空中力量也日益强大,东风-21D、东风-26等导弹能够打击敌方航母,歼-20隐身战机的数量也超过了200架。相较而言,日本的海上自卫队虽说反潜能力不错,但在舰艇数量和作战系统上,明显不及中国。日本虽然拥有一些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和潜艇,但数量和综合作战能力相较中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最关键的是,日本长期受到和平宪法的约束,军力上有限制,不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强大的军事打击能力。更重要的是,日本在法理上也没有资格主动发动战争。根据和平宪法的第九条,日本明确放弃了发动战争的权利,因此即便高市早苗提出了激烈的言辞,法律和政治上都无法支持日本的军事行动。除了军事力量,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也是决定两国是否会发生冲突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当前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到了深度互依的程度。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已经达到3083亿美元,这意味着两国几乎每天都有超过8亿美元的货物在彼此之间流动。更不可忽视的是,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密切,谁也离不开谁。比如,日本的丰田、索尼等大型企业,其30%左右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而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光刻胶等高科技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日本的供应。如果两国发生冲突,这些重要的供应链必然会受到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旅游也是两国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游客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额达到了1.73万亿日元,几乎占到日本全年国防预算的五分之一。若发生战争,旅游和零售行业将遭遇重大打击,直接影响到日本的经济运行。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虽然与日本是军事盟友,但其对高市早苗的言论并不完全支持。美国虽然公开表态支持日本,但美国并不希望被卷入与中国的冲突。美国在西太平洋有多个军事基地,但中国的反介入战略早已布置,东风导弹能够覆盖美国的前沿基地。因此,美国深知,若真发生冲突,首先受到损失的将是美国自己。更重要的是,经济层面上,美国也不愿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直接对抗。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也不允许它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特别是考虑到俄乌战争带来的巨大开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多是口头上支持日本,但在实际行动上,绝不会让日本陷入不必要的军事冒险。尽管高市早苗的言论可能会在一时之间引发一些争议,但从长远来看,战争对两国来说都没有任何好处。中日两国的经济高度互依,任何一方的冲突都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波及到全球经济。回顾历史,中日两国虽有过深刻的战争经历,但在战后几十年里,两国已经逐渐实现了从敌对到合作的转变。经济合作、人员交流、文化互鉴等多方面的联系让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战争几乎不可能是解决两国争端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