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警在95处赛道中央“摆渡”行人,网友:建议全国马拉松赛事推广“岛式穿越”
2025年11月16日清晨,南京马拉松在奥体中心鸣枪,3万名选手沿42.195公里赛道出发,线路途经大报恩寺、夫子庙、新街口、总统府、玄武湖等城市地标。为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南京警方在赛道沿线设置95处穿越点,首次使用“岛式穿越”法。民警与志愿者举起指示牌、拉起临时警戒带,把奔跑的人流导向一侧,让等候市民先进入赛道中央的“安全岛”,再抓住两波跑者之间的空隙,将“岛”整体摆渡到街对面,选手则从岛两侧继续通行。摆渡的整个流程平均耗时不足一分钟,现场未出现运动员跌倒或行人受阻情况。南京市交管局同步采取“分段管控、分段放行”,每结束一个赛段立即解除封控,确保高架、隧道、过江通道及地铁全线正常运营。南京交通广播每10分钟插播实时管控信息,12345平台当日收到因赛事影响出行的投诉同比下降30%。多家媒体转发航拍画面,话题#南京岛式穿越建议全国推广#阅读量迅速过亿,网友留言“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温度”。南京市政府新闻办17日通报,赛事期间未发生因穿越导致的伤亡事件,赛道净封路时间较上年压缩32分钟,公交仅临时调整6条线路。南京市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岛式穿越”将成为南京今后大型路跑活动标配,并呼吁各地结合道路条件科学借鉴,让“跑者畅享、市民畅享、城市畅享”成为马拉松新常态。2024年国内路跑类马拉松赛事全年共749场,2025年全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共559场,而11-12月计划举办116场赛事。这些赛事分布在全国各地,既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大型赛事,也有众多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市的地方性比赛,涵盖了从全马、半马到10公里等不同距离的比赛。现在中国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包括世界田联金标、精英标牌、标牌赛事,以及田协A类、B类认证赛事,涵盖了不同级别的比赛。而且各地赛事都结合了当地特色,如海滨马拉松、山地马拉松、古镇马拉松、文化主题马拉松等,为跑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赛体验。大型赛事如成都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等参赛规模均超过3万人,部分赛事甚至达到4-5万人规模,体现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城市不约而同愿意举办马拉松比赛呢?首先是马拉松对全民健身的意义。马拉松赛事设置了全程、半程、迷你、家庭、情侣等多元组别,报名不限年龄、性别和职业,也不需要昂贵器械,降低了参与门槛。跑者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配速和距离,在“可完成”的心理暗示下完成从观众到运动者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