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大
电影《李子洲》全国首映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
首映活动以“百年不忘救国读书”为主题,由子洲县委、子洲县政府、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及榆林学院联合主办。李子洲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陕西革命的先驱者和陕北共产党的奠基人,...
北京大学成立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该学院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具体承建,充分发挥北大法学的深厚基础和深圳的独特区位功能,通过南北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打造集教育、科研、智库和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我国进入到北京大学最多的6所高中
根据2025年公开数据及多方信息整合,我国向北京大学输送学生最多的6所高中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以203人位居榜首,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该校不仅统招录取人数领先,更通过学科竞赛保送、强基计划等多元...
刚刚看到王石的一个采访视频,说他当年万科招人只招清北的,即使是北大考古的也会招,
刚刚看到王石的一个采访视频,说他当年万科招人只招清北的,即使是北大考古的也会招,非名校的也有优秀的,但只是概率。我的观点和王石相反,不能以名校论英雄,让考古的人来卖房子,显然是专业不对口,我认为专业对口,才是就业最重要的。AI天才少女罗福丽第一学历是北师大,按照老王的逻辑都不会招,但是一样不妨碍小米高薪招她。王兴兴也不是名校毕业,一点不妨碍宇树机器人在国际舞台闪耀光芒。王石的逻辑还是停留在房地产的繁荣时期,认为大家不管什么专业都会往房地产行业钻,现在年轻人谈到房地产公司基本都不会考虑,名校生专业过硬的一般都是华为,大疆,字节这些大厂,专业对口是他们考虑就业的第一要素。
专访北大哲学系教授程乐松:人与技术关系的本质仍是面向自身的勇气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论坛现场采访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哲学系主任程乐松。程乐松教授接受访谈。中国网:本次论坛主题是“数智时代与文明共生”。您经常强调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性,那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飞速发展...
北大团队创业,杀出一支视觉智算“国家队”
正是博雅睿视—这家诞生于北大实验...公司依托北京大学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核心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领衔—高文院士从2002年至今一直担任AVS工作组组长,带领团队搭建了中国自主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体系(AVS...
北大高材生成为墨西哥大毒枭,被抓后挖地道逃亡,如今终落网
他顺利考入顶尖的北大附中,随后又迈入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北京大学,就读于西语系。在未名湖畔,他熟练地掌握了西班牙语,视野也投向了遥远而陌生的拉丁美洲。那时,他的未来似乎是一条清晰而光明的康庄大道。毕业后...
中方反制见效,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
中方反制见效,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人生!”美国把EUV光刻机当“核弹”使,中国却用28纳米“板砖”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其实中国的布局早就不是秘密,只是日本醒得太晚。2024年数据摆在那,中国全年芯片总产量达4514亿颗,同比增长22.2%,其中光中芯国际就出货超800万片晶圆,产能利用率始终稳定在85%以上,这还是在新增2.8万片12英寸产能的基础上实现的,足见市场需求有多旺盛。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成本优势真不是吹的,日本机构算过账,中国晶圆代工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台湾低11%,工业电费每度才0.08到0.12美元,比海外便宜一半多。再加上本土产业链的支撑,北方华创的长晶炉一台才200万美元,比进口的便宜一半,坏了维修不用等半年,这种效率和成本控制,可不是靠补贴能堆出来的。之前6英寸碳化硅衬底,欧美卖1500美元的时候,中国直接压到500美元,硬生生把美国Wolfspeed两条老旧产线逼停,车规级MCU比意法半导体同类产品低40%,直接拉低全球均价18%,这价格优势确实够让同行怀疑人生。美国封锁反而成了中国成熟制程的催化剂。既然高端路被堵,中国干脆把力气全砸在成熟制程上,2023年中国大陆在全球12寸成熟制程的份额就冲到29%,8寸也有25%,到2024年中芯国际直接跃居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把联电、格芯都甩在了后面。更狠的是扩张速度,2024到2027年中国12寸成熟制程产能年均要涨27%,其他地区加起来才3.6%,这差距简直是坐火箭和骑自行车的区别。政策上的支持更是给足底气,线宽小于130纳米的集成电路企业能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重点企业甚至能免征五年所得税,这笔钱全砸进了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里,让28纳米、40纳米这些关键节点不仅产能充足,还能不断优化工艺。别以为中国只靠低价,技术突破早就跟上了,北大和清华的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北大团队搞出的模拟矩阵芯片,直接把模拟计算精度拉到24位定点,求解128×128矩阵的时候,计算吞吐量是顶级数字处理器的1000倍以上,传统GPU干一天的活,它一分钟就能搞定,能效比还高100倍,不管是6G基站信号处理还是AI大模型训练,都能用得上。清华更绝,弄出个2厘米见方的“玉衡”芯片,别看个头小,能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和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快照成像能力提升两个数量级,把银河系恒星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到十年以内,很快还要拿到10.4米口径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上测试,这哪是简单的成熟制程,分明是在特色领域玩出了新高度。日本这才幡然醒悟,自己之前的牌打得有多烂。他们一门心思扑在3纳米、2纳米的先进制程上,砸32亿美元请台积电在熊本建工厂,主打12到28纳米成熟制程,月产能拉到5.5万片,以为能抢回市场,结果发现中国早把产业链玩明白了。日本本土连能和中芯、华虹抗衡的代工企业都没有,相当于赛场上自己没人,只能借别人的选手参赛,输了也不奇怪。更要命的是,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三成面向中国,跟着美国搞限制,最后坑的是自己,2024年下半年设备出货量比上半年猛降一成五,而中国本土设备商趁机崛起,北方创生的热处理设备份额都蹿到了四分之一。美国的“核弹”没炸到目标,反而炸乱了自己的阵脚。为了规避中国竞争,美光在日本扩建工厂,高通去印度搞封装,结果生产成本增加15%-20%,价格竞争力直线下降。而中国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制造、东南亚封装到全球分销的闭环,欧洲车企从中国采购的车规芯片同比激增47%,谁都知道稳定又便宜的供应链在哪。现在全球都看明白了,美国硬磕高端的路走得费劲,中国用28纳米“板砖”敲开的成熟制程市场,反而成了更稳固的基本盘,北大清华的芯片突破更是说明,中国不只在抢订单,更在悄悄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这波布局确实打了所有人一个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