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是寒门皇帝刘裕,从不信“出身定命运”,我的经历能证明吗?

现在年轻人一聊天就喊“内卷到窒息”,但你们知道吗?一千六百年前的南朝,有个“卷王”比咱们狠多了。他是贫民窟长大的草鞋匠,

现在年轻人一聊天就喊“内卷到窒息”,但你们知道吗?一千六百年前的南朝,有个“卷王”比咱们狠多了。他是贫民窟长大的草鞋匠,亲爹嫌他养不起想丢江里,最后却逆袭成开国皇帝。更绝的是——他打胜仗的套路,居然和现在公司的“绩效考核”神同步。我,就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一、寒门出身:被亲爹嫌弃的“草鞋小子”

大伙总觉得开国皇帝不是龙种就是贵族,我偏要打破这个刻板印象。东晋末年的京口(今镇江),我家穷得连灶台都快结蜘蛛网了。娘生我时没奶水,爹刘翘看着哭嚎的我,拎起就想往江里扔——要不是邻居陈婶冲过来抢下我,用自家孩子的米糊一勺勺喂,就没后来的事了。十几岁就背着草鞋筐串街,路过士族大院时,那些穿绫罗绸缎的少爷们,总扔烂果子骂我“穷酸丐”。有回卖完草鞋蹲在墙角啃麦饼,瞅见官府征兵告示上“赏粮三石”四个字,我攥紧饼子咬着牙想:这苦日子,老子不过了!

二、军营困境:贵族躲后面领功,我差点战死沙场

本以为军营是翻身机会,没想到这里的“出身论”更离谱。将领清一色是士族子弟,士兵大多是抓来的流民,打起来时贵族少爷们缩在阵后摇扇子,功劳却全往自己身上揽。我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成了炮灰——敌军骑兵举着刀冲过来时,带队的校尉居然先溜了,我死死抱着长矛捅翻三个敌人,才把小队弟兄从鬼门关拉回来。夜里躺在满是泥污的战壕里,我摸着渗血的胳膊发誓:这破规矩,必须改!

三、制度革新:给士兵“绩效考核”,敢犯事连贵族都揍

后来凭实打实的战功熬成小校尉,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搞“职场改革”。以前士兵打仗全看心情,我立了条铁规矩:冲在最前面的赏两匹绢帛(够娶媳妇的钱),敢往后缩的军法处置,就算是刺史的侄子也不好使。有个士族子弟仗着叔父有权,打仗时躲帐篷里喝花酒,我让人把他拖出来按地上,军棍打得他哭爹喊娘。这下全军彻底服了——毕竟赏罚明明白白,比靠关系走后门靠谱一万倍。

四、慧眼识才:瘦小乞丐成猛将,我早玩过“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选手下从不管出身,只看真本事。有个叫王镇恶的小兵,爹娘早死靠讨饭活下来,参军时瘦得像根豆芽菜,战友都笑他“一阵风就能吹倒”。可我发现这小子有绝活——不管多绕的山路,走一遍就能记住,侦查时带回来的情报比地图还准。我直接提拔他当侦察队长,把自己穿了三年的铠甲送给他。后来这小子成了我的“王牌先锋”,北伐时连破敌军十八座城池,比那些名门之后能打十倍。你们看,现在公司天天喊“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我一千多年前就玩透了。

五、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抢百姓财物,腌菜就饭也香甜

打胜仗靠制度硬,坐天下得靠人心暖。有回打下一座城,几个老兵油子想抢百姓的鸡和布,我当场砍了带头的那个,提着人头对全军说:“咱们是来救百姓的,不是来当土匪的!”转头就让人把军粮分给挨饿的乡亲。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提着一篮腌芥菜来谢我,说以前军队过村,连锅都要抢走,从没见过这样的好军队。我拿起腌菜就着糙米饭吃,香得直点头,跟弟兄们说:“咱们流血打仗,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稳吃口饭吗?”后来我带军北伐打长安,老百姓捧着水和干粮夹道欢迎,有老人哭着摸我的铠甲说:“终于又见着汉家的军队了!”

六、结尾:逆袭从不是天命,是不认命

常有人问我,从草鞋匠到皇帝,最该谢谁?我既不谢老天爷赏饭,也不谢哪个贵人提拔,只谢当年那个不肯认命的自己,还有一群跟着我拼命的普通弟兄。东晋那些士族总说“寒门难出贵子”,可他们忘了:路是脚踩出来的,规矩是人改出来的,出身从来不是困住人的枷锁。

你们说说,我这逆袭路,是靠“赏罚分明”的制度赢的,还是靠“敢打敢拼”的狠劲成的?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命运从不会给弱者开绿灯,但一定会给不认命的人留活路。

下一篇咱揭秘,北朝时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注,免得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