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上,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一家看似普通的烧烤店,突然来了几名警察。店里烟火气正浓,烤肉滋滋作响,谁也想不到,几个隐蔽的包厢里正上演着不为人知的“特殊服务”。
“警察同志,我们就是正常吃饭……”店老板强装镇定,但民警一眼就看出了端倪——包厢门口有人盯梢,见警察来了神色慌张,屋里还传来窸窸窣窣的躲藏声。果不其然,民警在两个包厢里当场查获4名有偿陪侍人员,连同店主、顾客等9人被带走调查。第二天,一张“停业整顿六个月”的告知书贴在了店门口,红色的印章格外刺眼。
【暗藏玄机——烧烤店如何“挂羊头卖狗肉”?】1. 包厢里的“生意经”:陪侍带动高价酒水
这家烧烤店表面上卖烤串,暗地里却靠“陪侍服务”牟利。据知情人士透露,陪侍人员按小时收费,还能推销高价酒水,利润远超普通烧烤。一瓶成本几十元的洋酒,配上“陪喝”服务就能卖到几百元,店家抽成高达50%。
更隐蔽的是,店里用多重手段规避检查:
专人盯梢:包厢区安排服务员放风,见警察立刻报信
隐蔽通道:预留后门供陪侍人员快速撤离
虚假菜单:陪侍费用混入酒水账单,看似“正常消费”
2. 行业乱象:餐饮娱乐化背后的生存压力
近年来,不少烧烤店、火锅店跟风推出“陪吃陪喝”服务,背后是餐饮业的激烈竞争。普通烤串毛利不足30%,而陪侍服务却能拉动客单价翻倍。
一位转型失败的店主坦言:“去年夏天,旁边新开三家烧烤店,不打价格战根本活不下去。有人建议搞‘特色服务’,我犹豫好久还是没敢碰,现在看真是明智之举!”
【法律红线——为何有偿陪侍必须严打?】1. 法律明令禁止,违者必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有偿陪侍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处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吊销执照。警方此次“零容忍”态度明确:“不管藏得多深,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律师解读称,这类行为容易滋生更大隐患:
治安风险:易引发酗酒斗殴、性骚扰等事件
逃税漏洞:现金交易难以监管,造成税收流失
灰色产业链:可能牵扯强迫劳动、未成年人受害等
2. 停业6个月的代价有多大?
有网友觉得“停业半年不痛不痒”,实则不然:
直接损失:以日均流水3000元计算,半年损失超50万元
隐性成本: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照付,违约赔偿雪上加霜
口碑崩塌:重新开业后顾客信任度难以挽回
“这处罚看似轻,实则是钝刀子割肉。”一位餐饮同行叹息,“半年后能不能东山再起,都是未知数。”
【深层反思——如何让生意回归正道?】1. 餐饮业的出路:口碑比“歪招”更重要
其实,乌海本地不乏成功案例:
老马烧烤:靠独家腌料配方,抖音直播月销百万串
阿香火锅:与牧民合作直供羊肉,成为旅游打卡点
社区食堂:针对老年人推优惠套餐,政府补贴+薄利多销
“与其琢磨歪门邪道,不如把烤肉技术练到极致。”一位三十年厨龄的老师傅说,“客人舌头最诚实,好吃自然回头。”
2. 监管升级:突击检查+长效机制双管齐下
海勃湾警方表示,未来将采取更灵活的策略:
错时巡查:深夜、节假日重点盯防
有奖举报:鼓励市民参与监督
行业联盟:组织商家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
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如扎兰屯市未成年人保护百日行动),将娱乐场所监管纳入文明城市考核。
【烧烤摊前的人间烟火,不该被利益熏心】或许,真正的“生意经”从来不在投机取巧里,而在踏踏实实的烟火气中。正如一位食客所言:“咱们吃烧烤,吃的是人情味,不是歪风邪气!”
(本文人物观点均为化名。守法经营,方得长久。)
点击“关注”,听胡同口的热乎气儿,唠老百姓的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