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青岛运输公司“低空+轨道”融合,一站式解锁物流新速度》

青岛运输公司“低空+轨道”融合,一站式解锁物流新速度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浪潮中,青岛运输公司以“低空+轨道”融合模式开辟
青岛运输公司“低空+轨道”融合,一站式解锁物流新速度

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浪潮中,青岛运输公司以“低空+轨道”融合模式开辟新赛道,通过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联动,构建起覆盖陆海空的多维物流网。这一创新不仅破解了山区、海岛等特殊场景的运输难题,更以效率跃升和绿色转型重塑区域物流格局。

低空物流:突破时空限制的“空中快线”

青岛的低空物流实践以场景化应用为突破口,在茶叶运输、海岛配送等场景中率先落地。在崂山晓阳春茶叶基地,无人机成为连接茶园与加工车间的“空中桥梁”。传统模式下,采茶工需耗时1小时背运2公里山路,而无人机仅用2分钟即可完成运输,单次载重达40公斤,效率提升30倍。基地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无人机运输后,采茶量提升20%,茶叶损耗率降低15%,每年为茶农增收超百万元。”

海岛物流的突破更具示范意义。2025年2月,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航线在青岛积米崖港与灵山岛间开通。两架无人机10分钟飞越18公里海域,将医疗物资、生鲜商品等紧急货物送达岛民手中。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无人机不受潮汐、天气限制,夜间也可飞行,配送时效较传统客船提升70%。”目前,该航线已实现每日10架次稳定运营,服务覆盖3000余名海岛居民。

技术迭代持续拓展低空物流边界。2025年7月,2吨级eVTOL在青岛地铁1号线凤凰岛站完成海洋运输测试,15分钟跨越海域投送500公斤物资,标志着海岛重载运输进入实用阶段。青岛地铁集团计划将其推广至灵山岛、竹岔岛等12个海岛,构建“干线航空+支线eVTOL+末端无人机”的三级配送体系。

轨道物流:地铁闲时运能的“黄金转化”

当低空物流突破“配送一公里”时,青岛地铁正将闲时运能转化为物流效率。2025年7月,青岛地铁与顺丰速运联合推出的“地空联运”模式引发行业关注。依托地铁8号线夜间闲时运力,满载快递的专用笼车从青岛北站出发,37分钟穿越海底隧道直达胶东机场,全程运输时间较公路货运缩短55%。顺丰运营规划组负责人宁金山坦言:“地铁不受拥堵和天气影响,准点率达99%,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运营成本。”

这一模式的技术集成度堪称行业标杆。通过“地铁跨海接驳+无人车末端配送+航空联运”的无缝衔接,青岛构建起“6小时同城圈、8小时省内圈、24小时全国圈”的时效矩阵。例如,从崂山茶园采摘的茶叶,经无人机2分钟运至加工车间,再通过地铁1小时送达机场,4小时内即可出现在北京、上海的消费者餐桌上。

轨道物流的绿色价值同样显著。青岛地铁采用电力驱动,替代传统燃油货车后,每年减少碳排放数千吨。青岛青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鹏表示:“我们正在规划地铁13号线物流专用车厢,未来将释放更多运能,助力青岛打造‘零碳物流’示范城市。”

多维融合:立体化的“生态升维”

“低空+轨道”的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生态升维。在凤凰岛站“轨道+低空”多业态融合示范基地,直升机观光、滑翔伞体验、光伏板清洗等低空经济业态与物流配送形成协同效应。中信海直(青岛)公司负责人介绍:“基地通过共享停机坪、气象监测等基础设施,降低企业30%的运营成本,吸引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

政策支持为融合发展注入动能。根据《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岛将划设100条低空物流航线,连接重点商区、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时规划建设胶州湾、凤凰岛两大飞行营地,培育“教学培训+科普体验+旅游观光”一体化服务。2025年8月,青岛入选全国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获得亿元级专项补贴。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青岛运输公司的实践为城市物流转型提供的范本。通过“技术突破+场景落地+政策引导”的三重驱动,青岛正从传统物流节点升级为区域物流指挥中心。正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所言:“青岛模式证明,立体化物流网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重构产业生态,这是未来十年物流业竞争的核心赛道。”

当无人机掠过崂山茶园,当地铁列车穿越胶州湾海底,青岛的物流革命已悄然改写城市的经济地理。在这场关于速度与绿色的竞赛中,“低空+轨道”的融合创新,正为交通强国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