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之所以在近代被西方文明所碾压,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狗的不尊重上面。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一下中国传统中对于狗的评价就可以知道,比如说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看门狗、狐朋狗友等等,基本上都是贬义词。这些词汇,无疑表现了中国古人对狗这种生命极度的不尊重。
这种不尊重,甚至影响到了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比如说近日,上海一名6岁男子,竟然在小区里公然宣称小区的儿童乐园“宠物不许入内”。很难想象,一名已经6岁的成年男子,是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对可爱的狗狗们如此痛恨,甚至要将其隔离在外。这种歧视性的观点,无疑让人想象旧社会上海滩“犬与华人不得入内”的民族伤痕。

所幸的是,当时狗主人正好在旁边听到了这句话,于是及时出手,制止了该男子对于自己家爱狗的歧视性行为。保障了爱狗在儿童乐园内的合法权益。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反思。如果当时狗主人不在现场呢?如果狗主人不是一位健壮的成年男子,而是一名弱小的单身女子呢?那么狗狗被歧视的事情是不是就没有人出头了?甚至狗不好还要被物理上的踢出小区的儿童乐园。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岂不是要被这些恶人们所阻碍。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对于狗的尊重就远超我国。比如说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他的宠物狗“格里姆”曾被视为家族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这只狗在去世后被安葬于纽约州长眠公园,仅墓碑造价就超过8万美元,碑文刻有“深切悼念我的忠实不渝的朋友”的悼词,正是对于这种对狗的尊重,才让美国成为当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在我国,这种事例极其稀少,解放前,一名地主家里的爱狗被一名名为黄继光的少年用打猪草的镰刀杀害,这名地主非常愤怒,想通过“一命还一命”的方式让该少年为狗偿命,然而却遭到周边人群的强力阻挠,最终只能将其毒打一顿,背着狗游街示众,以及为狗子披麻戴孝三天三夜,并狗子安葬的一切费用都由其全家承担。
由此可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全面打造爱狗型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赞同请转发,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