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读易中天写给恩师的袖珍悼文:纸短情长、欲说还休、山高水远

资深教育家、有机化学家、被誉为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先生于11月7日与世长辞。消息传来,教育界、学术界以及仰慕先生高尚

资深教育家、有机化学家、被誉为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先生于11月7日与世长辞。

消息传来,教育界、学术界以及仰慕先生高尚品格的普通公众无不悲痛万分,

人们纷纷发文或发帖追忆和缅怀这位受人尊崇的长者。

刘道玉于11月7日下午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

知名作家、学者、厦门大学文学教授易中天自不待言,他痛哭流涕,连夜为恩师撰写悼文,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托寄绵绵的哀思。

悼文足够“袖珍”,连挽联和小诗加起来,也不过二百余字,却将知识分子的风骨气度和对江湖社会人情世故的解构,呈现得淋漓尽致。

老校长刘道玉,于易中天有知遇之恩、再造之德,已成为代际传承的美谈,流传甚广。

在执掌武大及后来深孚较大影响力,刘道玉先生曾不遗余力地发掘、关照和提携过诸多后学璞玉。其中,易中天应该是受惠得益最多的一个“幸运儿”。

易教授本人对此从不否认,更不避讳,而是念兹在兹、感恩图报。

即便后来因为某些缘故,他跟武大校方闹掰交恶、怒而远走厦大,依然对刘道玉校长执弟子礼,嘘寒问暖、往来殷切,其诚其笃。每当有学术方面的进展和著作出炉问世,他必第一个禀报与恩师知晓和分享。

从这点来看,易中天教授深具“知识分子和古代士大夫品行气节”所言非虚也。其道德文章,决不只是在表面上冠冕堂皇地乱说一通,足堪为世人之师表也。

品读易教授的悼文,不愧是大家手笔。

易中天教授撰写的悼文

初读之,感觉像易教授随手信笔写就;细品之,实则可见其构思运力精巧且深。言简意赅、纸短情长,悼文看似没说什么,却又把什么都说完了——所有关于生离死别的情感心事皆杂糅于这两百来个方块字之中,碰撞发酵,欲说还休、恣意汪洋、海海漫漫之态,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朦胧意境美。

尤其是那副不是挽联的“挽联”:“天若有情,佛云不可说;人其无力,子曰如之何。”更让人动容,大幅提升了悼文的气质与张力,堪称这篇小悼文的“文眼”也——面对天人永隔的现实境况,对师生缘分终了的怅然与不舍、对人生际遇的伤怀与寄望,缠缠绕绕的思绪跃然纸上,远胜喋喋不休的万语千言。

学者易中天,无愧为先生刘道玉高足爱徒,其文章值细心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