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有戏|李 焰: “水情墨韵”书写建湖人文风情

主办单位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建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建湖县教育局承办单位建湖县教师发展中心建湖美术馆建

主办单位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

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建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建湖县教育局

承办单位

建湖县教师发展中心

建湖美术馆

建湖县书法家协会

座谈会

2025年6月3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

建湖美术馆

从书法到书教:论艺术实践向人文教化的转型

于钟华

李焰女士是我早期魔鬼训练营的学员,平日里我们都恭称她为焰姐。并不全是因为她年长,而是她有着不同于普通学员的生活经验、生命智慧。后闻建湖书坛竟循此称,亦一趣事。今观焰姐展作,书写其家乡人文,湖荡烟雨,朴茂刚健,气象万千。还值得称颂的是她以薪火相传之志,引领建湖无数师者追寻书艺之道,传承华夏文明。

回顾中国书法史可知,历代书法大家皆非职业书家。自钟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的经典论断,至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创作观,中国书学传统始终强调“书如其人”的主体性建构,翰墨之道始终作为士大夫精神生活的余事而存在。这种“业余性”的特质恰恰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当艺术实践主体兼具经世致用之才与道德文章之功时,其笔墨自然承载着人格修养的深度。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士大夫群体,其书法实践本质上是“修身——齐家——治国”伦理链条的艺术投射。从《兰亭序》到《祭侄文稿》皆非单纯技法所能成就,实为士人精神世界的审美显现,此乃当代专业化书法教育体系所缺失的核心要素。

而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专业化特征,这种特征在维系艺术续存层面具有历史合理性,却在价值理性上存在危机。书法实践简化为艺术形式操演,导致其伦理教化功能的系统性瓦解,形成了工具性与价值性的断裂,构成了当代书法发展的深层悖论。

基于此,书法教育在当代亟需重审“书教”理念。《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疏通”指向个体心性的豁达畅适,“知远”则强调由近及远预见事物的能力,二者共同构成书教的核心维度。怀素《自叙帖》“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的艺术境界,实乃书教理念的完美诠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命态度,更印证了书法实践与人格修为的关系。更重要的一点,这其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所形成的,而非人为刻意制造的艺术效果。

焰姐的书法实践作为典型案例,为书教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撑。作为非职业书家,其作品或许未达到专业审美的极致境界,但通过她书法研习的过程,我们见证了个体的全面提升——家庭伦理的和谐建构、人际交往的智慧增长、认知视域的持续拓展。这种从“技术修炼”到“生命书写”的转化过程,生动诠释了书教理念的现代价值。

我常和我的学生讲解“大书法”和“小书法”的本质区别。前者以生命完善为宗旨,将书法视为培育“完整的人”;后者则囿于技法层面的专业追求。在技道相生的过程中,实现艺术价值与人文教化的统一。唯其如此,书法方能突破专业主义的桎梏,在当代社会重新确证其“成人之教”的古典精神。焰姐以书道彰显家乡文脉,以书教引领生命圆融,可谓不负一方水土一方人。冀其今后既能技进乎道,亦能笔注于文,更能以书法教化成就“大书法”,为生命注入生动、活泼与丰盈。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浙江大学研究员)

李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盐城市女子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建湖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从政从教三十余载。

2003年《行书•秋瑾对酒》入展“江苏澳门妇女书法作品邀请展”;2005年《楷书•王羲之兰亭序》入展“江苏省第五届新人展”;2006年《行书条幅》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培训教学成果展;2008年《行草书条幅》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培训教学成果展;2009年、2010年入于钟华老师魔鬼训练营系统学习书法;2011年《行草书复翁论兰》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2011年《小楷千字文》入展“信德杯全国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2011年4月《行书条幅》“江苏省首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获优秀奖;2012年12月《行草书条幅》荣获“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展”优秀奖;2014年《行草书条幅》荣获盐城市政府文艺奖二等奖;2014年入展在北京民族文化馆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女书法家作品联展”2021年入展盐城市书法精品晋省展。

《湖垛》

清.黄达清乾隆年间进士

湖垛轻桡发,云寒树色瞑。沙边双鹭白,篷底一灯青。小几摊书卷,深杯泛酥醋。石尤风更急,夜艇客飘零。

少槐教子惟耕读勤勉振家道,

止澜侍亲淡名禄著书济苍生。

此联为颜单镇沈杨村牌坊上楹联。是写叔侄进士孙榘、孙一致耕读孝慈故事。孙榘父亲号少槐,少槐教子是赞扬其父教子有方。孙一致号止澜,止澜侍亲是赞其辞官还乡侍奉双亲之孝德。

孙一致:建湖县颜单镇大孙庄人,清初人。顺治十五年科举考试殿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是盐城科考历史上最好成绩。曾官至侍读学士,后以养亲归,遂不复出。其有情操,工诗,能书。著有《世耕堂诗集》二卷。

陈毅《酬良父并同赋诸君七律四章》

诗前附小序:今春臧良父先生惠诗,一时和者甚众。余不文,回避诗坛久矣,虽鞍马间,往往横槊赋诗,但存者不及百一,今者诗债积累日深,走笔以酬,感时伤事,所怀万端,聊博良父及同咏诸君一粲。(臧良父:草堰口人,名臧循,做过上冈共进社社长,进步乡绅、诗人。)

其一

淮南风雨惠佳章,良夜长吟齿颊香。

愧我菲才惭大树,愿君戮力转沧桑。

妖氛未靖谁无咎?战局纡回见小康。

莫道忧天天不坠,可怜西狩已郎当。

其二

虚传神话斩长蚺,白帝于今势正酣。

欲破鸿沟思猛士,每观雁阵感征骖。

乘机突击围华北,反共阴谋见皖南!

只手遮天愚妄极,是非自有国人谙。

其三

廿年革命几人存?国共纠纷应细论。

抗敌救亡凭正气,特工党恶凿离痕。

逋踪不少逃边境,胥首还多系国门!

何处光明留净土?遥看敌后万军屯。

其四

血战玄黄春复秋,光明黑暗竞神州。

法西困兽拼孤注,极北辰星拱万流。

谋晋谢公饶善策,椎秦张子费深忧。

战云转变还堪喜,正义风雷荡亚欧。

吴彝白先生《上陈军长兼刘政委》:

不畏雨弹与枪林,独立莺迁并燕忙。

帐触皖南偏豆煮,关心苏北已粮荒。

十年生聚勋名远,万里长征姓字香。

百尺楼头欣仰止,元戎豪气正当扬。

吴彝白:又名吴鸿璧,上冈镇人。清末秀才,抗日民主人士,捐枪捐粮,拥军优属。

李树滋《和呈陈毅将军》

风流儒雅仰雄才,诗句多从马上催。

旧友迢迢同隔世,战云扰扰乱成堆。

将军北上红旗展,高士群歌白雪来。

文化村中生意满,尘氛扫净笔花开。

李树滋:建湖县高作镇人。做过张謇儿子的家庭教师。参与建阳县建县筹办事宜。

陈毅与地方士绅诗作唱答:新四军刚来盐城时,不少人认为新四军是没有文化的泥腿子,草莽英雄,并不与之亲近,陈毅军长便通过与地方士绅的诗词唱酬,抒情言志,慢慢拉近距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与陈毅同志有诗文交往的开明地主士绅,都能心向我党,心向新四军,积极支持并参加抗日工作,可歌可泣的事例很多。诗,成为陈毅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另一种情感交融武器。

金顶铜底镶玉边绵爽草炉饼

桂子荷香凝脂色清甜藕粉圆

《九龙口》 任红举

九条大河九方走,一片芦荡水乡留。

你有万亩青纱帐,天鹅野鸭尽情游。

鱼儿藏在绿蓬下,一水荷花戴满头。

一网撒出晚霞来,连着霓虹飘进楼。

九龙口呀九龙口,江河大海齐问候。

九龙口呀九龙口,爱你本色染绿洲。

九条大河九方走,一片芦荡水乡留。

剪段芦苇做笛吹,淮曲声声舞长袖。

芦荡小船月牙杯,摇向西塘装美酒。

白头芦花常青柳,只愿水清无它求。

九龙口呀九龙口,江河大海齐问候。

九龙口呀九龙口,映得笑颜千万秋。

《水韵乡愁》

安华这田园青青怀抱着村庄,

碧水弯弯曲曲流过小桥人家。

四季流淌那绵绵情意,

说不完多情水乡段段佳话。

那清风徐徐带着这春意,

湖光秋色朦朦依旧缠绕烟霞。

千顷河水荡漾着幸福笑脸,

道不尽美丽心情像绽放鲜花。

可爱的家乡是风景画廊,

水韵悠悠润泽风情文化。

渔樵耕读还有功夫杂技,

淮腔淮调唱起来就不想家。

魂牵八大碗是胃蕾记忆,

汤汤水水厨艺出神入化。

藕粉圆子早已声名远扬,

九龙九鲜也都是人爱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