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可能是最易搭配的金属管耳机套」AZLA mithryl简评

AZLA 也顺应了当下的潮流,前不久推出了一款新研发的搭载金属导管结构的耳机套Mithryl。在材质方面,伞帽部分依旧采

AZLA 也顺应了当下的潮流,前不久推出了一款新研发的搭载金属导管结构的耳机套Mithryl。在材质方面,伞帽部分依旧采用了 LSR 液态硅胶,伞帽偏厚实支撑性强。而金属导管部分则使用了外科级的SUS316F不锈钢。这种材质具备极高的耐腐蚀性与耐久度,对于经常接触汗液与耳油的耳机套来说,无疑是一种更为稳妥可靠的选择。金属导管外层还设计有一圈细密的齿轮状纹路,用以稳固金属管在硅胶套内部的位置。

不过,也正因金属导管的结构特性,Mithryl 在尺寸规格上无法像 AZLA 以往的耳机套那样做到极度细化,只提供了MS、M以及ML三种尺寸,同时在佩戴上也有一定门槛,对本身需要那种极小尺寸的烧友来讲,这类的套子也可以说是无缘的了。相比常规的码数,比如ORIGIN的M码,Mithryl在佩戴感上会略大一点,因此在选购时可以不妨向下选择尺寸。在兼容性方面,Mithryl 适配的出音嘴直径范围为 4.5~6mm,能够覆盖了大多数主流入耳式耳机型号。值得一提的是,AZLA 也考虑到了现在的市场需求,推出了单对包装版本,对于只想尝鲜或不愿购买整卡套装的用户而言,更加灵活、经济。

首先要说的是Mithryl对音色的影响,尤其是在中高频部分确实依旧会有一定程度的“加料”,这也是目前所有采用金属导管的耳套所共有的特性。不过具体的方向也取决品牌对这个金属管是怎么设计的,从长度、材质、开口大小以及外部胶套结构都能产生不同的声音风格。就实际听感而言,Mithryl的“加料”已经属于这类耳套中相对比较克制且均衡的类型。你仍然能明显感受到那种金属导管在中高频部分所带来的瓷实感的金属光泽声,在亮度与凝聚力上都有所提升,结像更为纤细了一些。但值得称赞的是,它是以一个对整体的声音架构没有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声场表现上,Mithryl的空间感属于相对宽阔的一类。尤其是横向的拓展能力,同时在纵深上也具备一定的层次感,整体声场形态更接近一个椭圆形的空间结构。如果原本耳机的声场并不算大,搭配Mithryl后往往能获得明显的空间感扩展感提升。

在三频分布上,前面也说到它对中高频是起到一定增益效果的。因此对于女声曲目,它能带来更鲜活的能量感与通透度,对于一些人声较为平和或略显内敛的耳机来说,Mithryl可以让整体更具神采和活力。同时对于器乐表现来讲,它同样能有效提升音色的质感,强化高频结像的凝聚感,使弦乐与铜管的线条更加清晰分明,各个乐器之间的层次关系也更具秩序。

在低频方面,Mithryl有着一定的收束特性。它能增强低频的解析力与纹理表现,让鼓点更具弹性和控制感,同时不会因为过分收紧而显得干瘪。空间混响部分依旧保持了恰当的湿度,弥散感自然且不过度。

mithryl的声音风格我认为适合那些想体验金属管耳套独特听感、但又担心音染多踩雷的用户。毕竟这种类型的耳机套一对的价格相比普通耳套还是要高出不少的,它的声音呈现更显克制、也因此在不同风格的耳机上都有不错的适配性。

我们不妨将 Mithryl与几款熟悉的耳机套进行横向对比,包括 AZLA 的 ORIGIN、CRYSTAL 2,以及这类金属管耳机套的“鼻祖”Pentaconn 的黄铜套。

与ORIGIN相比,在空间表现上,ORIGIN 依旧是目前在纵深层次处理上最出色的耳机套,Mithryl可以说紧随其后,在横向规模上同样具备较为宽广的声场表现。不同的是,ORIGIN 的声音更显沉稳与中性,整体取向更偏向于“还原”,它并不会对耳机原本的音色做过多渲染,而是以一种顺滑自然的方式,去整理声音能量的分布,使得整体表现更平衡、更纯净。而相比之下,Mithryl的中高频处理则更为鲜明与抓耳。它在高频细节上的表现更突出,使声音显得更有光泽感与存在感,人声的位置也相对更靠前、更贴耳。低频部分相较 ORIGIN 来说,Mithryl的弥散感会略收紧一些,量感更集中,但并不会因此让声音显得轻浮单薄,因此,从一耳朵的听感来说,Mithryl的声音显得更具“爽感”,让中高频更有表现欲、更具鲜明特征,

与 CRYSTAL2 的对比,如果说 ORIGIN 与 Mithryl在声音风格上还能找到某些相似的特点,那么 CRYSTAL2 与 Mithryl则完全属于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

与 Mithryl相比,CRYSTAL2 的声场规模感虽然不算大,但整体呈现出一种更为凝聚、内收的听感特征。无论是横向还是纵深空间,它都表现出轻微的向内聚拢趋势,使声音能量更集中,密度更高,听起来更强劲。这种布局让它的整体能量输出更直接、更有冲击力,

在人声表现上,CRYSTAL2 的抓耳感主要来自其人声位置更贴耳的特征。它在中低频部分适度增加了厚度,使得人声听起来更加饱满、有肉感,也因此在流行、人声、电子、室内乐等曲风中表现尤为出色。从个人喜好而言,我认为 CRYSTAL2 的人声丰满感的塑造会稍优于 Mithryl。相对而言,Mithryl则更偏向于声场规模大、空间感强的类型。它的声音更活泼,整体氛围更通透明亮,适合追求开阔感与想要增加一点点透亮感的声音。

而Pentaconn 铜管套相较于 Mithryl,在横向声场上展现得更为宽阔,声音的扩散感更明显。中高频部分回更多的拥有金属管耳机套特有的“瓷实感”与光泽度,让整体声音在头顶空间呈现出更明显的上扬感与开阔氛围。

相比之下,Mithryl对这种上扬感略显克制,但我认为它的纵深层次表现却更出色。铜管套在增强这种向上开阔感的同时,会轻微削减中低频的厚度,使得人声略有上浮,人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感被压缩,纵深上的空间显得稍显紧凑。这种特性在搭配一些中低频偏厚、音色温润的耳机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中和作用,但若耳机本身在人声厚度与能量分布上已经较为平衡,那么铜管套的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让人声显得略飘、结像变轻,少了安定感。

Mithryl在这一点上的处理更为稳妥。它能让人声保持在一个合适且带有下沉感的位置,不会显得悬浮或偏薄。中低频的能量与厚度得以保留,而中高频则依然具备金属导管带来的那种明亮与通透,只不过更克制、不过度。高频的延展依旧充足,但不会像铜管套那样张扬,整体听感更稳、更耐听。

从普适性角度来看,Pentaconn 铜管套更适合那些追求一耳朵的鲜明感与上扬空间感的烧友,尤其是希望声音更亮、更宽、更通透的听众。而 Mithryl则属于更平衡、百搭的类型,它能在保持原有音色的同时,适度增强声音的活力感与空间规模,特别适合以器乐、女声为主的听者。如果搭配的耳机本身声音偏沉稳、中高频略保守,想去减少一些齁感,Mithryl会带来更恰到好处的提亮与开阔,而不至于破坏整体调性。

而具体到耳机的搭配上,我选择的是来自 Vision Ears 的 VE Pro 以及新品 VE GO Live! 这两款耳机。

VE Pro 的声音中正、均衡,具备明显的参考属性。正如前文对空间感所描述的一样,Mithryl 在加入后,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 VE Pro 原本的纵深与空间层次被进一步打开,背景与人声之间的距离被更为清晰的分离,人声也因此会显得更贴脸。在合适的结像大小和摆放位置的下,这种稍更贴脸的听感,更能反映出人声的一些细节。与此同时,中高频的鲜亮度与瞬态响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让原本稍显平稳的听感更具活力。

而 VE GO Live!则是一款热情、活泼的“爽塞”,本身就具备十足的鲜活感。或许有人会担心,与 Mithryl 搭配后会不会显得刺激、锐利,其实不然。VE GO Live! 的低频原本属于氛围感浓郁的类型,能量充沛、纹理质感出色,但在原始表现中,一些烧友可能会认为略有些侵入中频的倾向。而搭配 Mithryl 之后,低频结像变得更为紧致,人声能更清晰地将从背景中剥离出来。与此同时,低频细节与纹理的表现也进一步提升,能量感更集中,无论是贝斯、底鼓还是大提琴的回放,都显得更有力度与层次。

中高频部分则呈现出更清晰的轮廓与更扎实的质感,乐器的形体感得到强化,但并未变得太过鲜亮以至于说和低频有脱节的感觉。相反,三频之间的融合反而更自然顺畅,空间感与通透度也明显增强,使整套搭配下来的声音更具爽快感与冲击力。可以说,VE GO Live! 与 Mithryl 是一组极具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现出 Mithryl 在声音优化与空间塑造方面的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