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当魏王?

自然是曹丕。曹植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才华无双,谢灵运甚至认为,如果天下才共一石,那么曹植独得八斗,这意思就是全天下人加起

自然是曹丕。

曹植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才华无双,谢灵运甚至认为,如果天下才共一石,那么曹植独得八斗,这意思就是全天下人加起来都不如曹植。

作为一个富家公子,有才华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一个王子,太有才华反而是累赘。

众所周知,有才华的人大都自命清高、目中无人、傲慢无礼,因为他遇到的人都不如他,他怎能不傲慢?

而傲慢恰恰是一个君主最忌讳的东西,对于一个君主的要求,是贤德,是谦逊有礼,是处理政务的能力,是掌控臣下的手段,君主最不需要的就是才华。

曹植才华绝世,行为处事就放荡恣肆,有才华的人都这样,比如李白,这是有才华的人的通病。

据《三国志》记载,曹植至少干过两件蠢事,一是醉酒后擅闯司马门,一是醉酒误事没有接受救援曹仁的命令。

曹操称王后,享有了天子礼仪,在他的魏王宫也有司马门,这个司马门按照规制,只有天子(也就是魏王本人)才能使用,曹植擅闯司马门理论上算大不敬,是可以砍头的。得亏他是曹操的儿子,换作别人,都已经诛三族了。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将曹仁围困在了樊城,曹操下令让曹植率军前去救援,结果曹植喝的酩酊大醉,连王令都不能接受,去传令的人只能回去如实告诉曹操。

这就是才子曹植干出的蠢事,有了这两件蠢事,才彻底打消了曹操立他为嗣的念头。

曹操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英雄,在他的眼中,什么正统,什么礼教,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什么世家大族,统统都是放屁,他只看重一个人的能力。如果曹植能够不犯错,能独当一面,曹操必然会力排众议立他为嗣,可曹植屡次犯错,虽有才华的加持,也不能重获君心。

相比于曹植,曹丕要稳重的多,基本上没犯过什么大错,也能称得上文武双全,再加上嫡长子的属性加持,曹操便立他为嗣。

如果让曹植继承王位,以他的个性,估计会成为一个放荡的昏庸天子,每天只知道风花雪月,不知道治国理政。政事军事全都委托给杨修、丁仪等人,他做甩手掌柜。

这个天子垂拱而治、依靠大臣群体治国的模式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绝不适合三国争雄的时代,三国争雄,还得靠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将各方势力团结在自己周围,要不然很容易产生谋权篡位的事件。

曹植如果继承王位,大概率会提早把魏国拱手让给他人,弘农杨氏我看就很有篡位的潜质。

既然曹植不如曹丕,那么曹丕干的到底如何?只能说中规中矩。

曹丕接了曹操的班后,迫不及待的就夺了汉献帝的皇位,成为大魏第一任天子,这个没啥可吹的,曹操也有能力干,只不过不想干。

曹丕登基称帝后,着手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提拔自己的心腹掌握核心部门,搞九品中正制,以此与世家大族结盟,贬黜外戚和曹魏宗室,将曹魏政权从家族化向国家化转变。应该说,这是曹丕的过人之处,只有将顶层的圈子向最有实力的团体开放,将曹魏与世家大族融合,才能保证这个政权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果不这样做,曹魏终究还是一个家族式的军阀团体,不能适应一统华夏的需要。

只可惜曹丕短寿,很多改革,很多人事安排,以及消灭蜀汉和孙吴的大事业,都没来得及做就驾崩了,给曹魏政权留下了很多不确定性。

曹丕驾崩时年仅四十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他只做了六年皇帝,如果让他多活二十年,让他有二十年的时间去完成统一华夏的事业,革新魏政,相信会有不一样的大魏历史。

相较于更感性的曹植,还是感性理性俱佳的曹丕更适合做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