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贼”非彼“贼”, 此“偷”非彼“偷”
既让你体验了童年“偷”的乐趣,还不会落下“贼”的骂名。
浙江“可偷甘蔗地”成网红打卡地。
甘蔗地挂“可偷”牌引热议:创意营销还是规则试探?
究竟怎么回事?
此事你怎么看?
点个关注不迷路。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浙江“可偷甘蔗地”吸引上百网友深夜打卡一事。

都说这年头生意难做,可浙江绍兴一80后大叔思想不滑坡,借力用力,在自家田地开辟出一片“可偷甘蔗地”,引来上百名网友深夜前来打卡体验,为传统农业销售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引发吃瓜群众和网友争议。
2025年10月24日,面对媒体记者的好奇与质疑,“可偷甘蔗地”的主人80后王勇龙告诉记者,近期,自家田地甘蔗成熟了,自己在网上发了推介视频。

王勇龙称网友一句“好久没体验过小时候偷甘蔗的乐趣了,好想来一次”给了自己灵感,便在自家甘蔗地上设置了一块提示牌,上边写着:“自助‘偷’甘蔗,19点到5点,18元/根,甘蔗随便吃!” 为了防止大家难为情,王勇龙还在旁边放了收款码和一把工具刀。
此“贼”非彼“贼”, 此“偷”非彼“偷”。王勇龙称,很快就有网友前来“偷”甘蔗,大多数都是在晚上,牌子放了20多天了,有100多人前来体验“偷”的乐趣,自己已经收到“偷款”6000多元。
目前地里还有1000多根甘蔗,网友体验“偷”的乐趣仍在继续。王勇龙称:“大家想付钱就可以付,不想付钱也可以拿了甘蔗就走。”

还有网友在王勇龙视频的评论区分享“偷”的乐趣,用文字描述道:“这‘偷’来的甘蔗嘎嘎甜”“付一根吃三根”“做了一次不用紧张的贼”……
面对网友表示18元一根太贵的质疑,王勇龙回应道:“玫瑰酵素种出来的,可以免费吃。”同时,王勇龙还在甘蔗地周边设置了灯光,让体验者更有“偷”的体验感。

一项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引发大家的争议,有人赞成,有人质疑。 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有网友说,要玩就玩刺激点,建议改个玩法:欢迎来偷,没抓到你,你可以免费带走,抓到50元一根,不报警,老板找俩老汉藏起来专门负责抓。

有网友说,老板是聪明的,自己不用去出苦力收割甘蔗了,游客满足了自耕收获“偷”的乐趣。 游客吃能吃多少呢?吃一根可能嘴就打出水泡了!
吃掉的甘蔗老板只当是支付游客帮助“收割”甘蔗的酬劳,何况,还有许多游客自觉带走甘蔗并且付钱了! 聪明的老板。
有网友说,这个价格不贵,你吃一根,拿一根,只划9元一根,怎么贵呢?还有的人只吃买的,还有踩坏的呢?这个方式好玩。

第一:从营销理念的角度看。这是农业与体验经济的巧妙结合,既让市民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把“偷甘蔗”童年怀旧时光,又不会让体验者落得个“贼”名的骂名。
既让体验者既解了压,还减少了主人的的不少劳力,可谓是双丰收,两促进。更重要的是这场“信任实验”取得了正向的结果。
第二:从法律与道德的角度看。此“贼”非彼“贼”, 此“偷”非彼“偷”, 这种营销模式始终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对此,有专家就提出其可能涉嫌教唆违法,尤其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会造成潜在误导。
如果体验者不付款,会不会演变为真实的盗窃纠纷,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小编想说的是,若将“偷”改为“夜间采摘挑战”,附加农业科谱,既能让体验者怀念童年的时光,又不会有法律风险。
唯有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营销模式和社会规范三者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双赢的营销模式才会真正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事你怎么看,欢迎点赞和转发,就相关问题和观点进行探讨和交流,说出你内心的观点和看法,有你点评更精彩,共享阳光,共担风雨。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广东清远千年瑶寨景区1张“放行条”被游客吐槽吃相难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