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监测领域研究人员指出,传统水环境监测存在网络覆盖不足、预警滞后、溯源困难等问题,而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水质监

环境监测领域研究人员指出,传统水环境监测存在网络覆盖不足、预警滞后、溯源困难等问题,而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可通过实时感知与智能分析破解这些痛点,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一、系统整体设计架构

系统采用 “感知层 - 传输层 - 平台层 - 应用层” 四层架构,各层通过标准化接口协同工作。

感知层:按场景配置三类设备 —— 投入式传感器用于浅水区监测,浮标站适配开阔河湖,岸边站服务水源地等半永久性监测需求。

传输层:以遥测终端机(RTU)为核心,支持 4G、以太网等多通信方式,兼具本地存储与远程唤醒功能,保障数据稳定传输。

平台层:兼容水文专用协议(如 SL651-2014),集成数据清洗、趋势分析与异常识别算法。

应用层:提供多终端可视化界面,涵盖实时数据查看、报表导出、污染预警等功能。

二、核心组件设计要点

(一)水质感知设备

投入式传感器:集成 pH、溶解氧等常规参数,pH 传感器精度 ±0.1pH 且带温度补偿,溶解氧传感器采用荧光猝熄原理,防护等级 IP68,支持浸入式安装,但需定期清理淤泥。

浮标监测站:PC 材质顶部配铝合金底部,11W 太阳能板 + 60Ah 锂电池供电,传感器带机械自清洁装置,4G 传输频率可远程调整,2.5KG 铸铁锚固定。

岸边监测站:箱式不锈钢结构,采水单元用浮筒式取水(水面下 0.5-1m),配水单元多级过滤,检测单元支持连续测量,PLC 控制模块带触摸屏与防护功能。

(二)数据传输与平台

RTU 采用宽电压设计(6-24V),带反接、短路及防雷保护,支持 256G TF 卡存储;平台为 B/S 架构,核心模块含站点管理、数据展示、预警触发与溯源分析,支持多终端访问。

三、系统实现与应用效果

部署时需按需选设备:投入式传感器用抱箍安装,浮标站提前勘察水深,岸边站就近取样。调试阶段需校准传感器、测试传输链路,最短上传周期<1min。应用中,系统显著提升监测效率:网格化布点增加覆盖密度,实时预警缩短响应时间,平台数据分析为整治决策提供依据,助力河湖长制管理中的水质监控与效果评估。

四、结语

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通过设备集成化、传输稳定化、平台智能化解决传统痛点,未来可融合 AI 优化预测精度,降低功耗与维护成本,推动监测技术向高效精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