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你蟹逅,菊香满园:石家庄藏着这样一个“北方鱼米之乡”

你是否能想象,在石家庄这座北方城市,竟藏着一片稻浪翻滚、蟹肥菊黄的“江南风光”?就在正定县曲阳桥镇的西里寨村,一场名为“

你是否能想象,在石家庄这座北方城市,竟藏着一片稻浪翻滚、蟹肥菊黄的“江南风光”?就在正定县曲阳桥镇的西里寨村,一场名为“荷你蟹逅”的农业观光游正悄然开启——这里不仅重现了千年水稻种植史,更以“稻蟹共生”的生态奇迹,书写着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活篇章。

01

千年稻香今又现

石家庄的水稻种植史已有近千年。随着生态环境一天天好起来,那些消失多年的水稻,终于重返滹沱河畔。

据《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尚书职方员外郎沈厚载往河北,镇、赵州教民种水田,从此石家庄有了种植水稻的历史。这里的镇州,治所就位于正定。

《宋史·五行志三》还记载了景德年间,宁晋、获鹿、真定府出现“嘉禾合穗”的瑞征,也就是一根禾秆上长两个稻穗,在古代这是丰收的征兆,也侧面说明当时石家庄一带水稻种植技术较高。

另据《正定县志记载》:明洪武七年(1374年),真定府韩太守从四川省带来稻种,在曲阳桥一带教人们种植水稻,曲阳桥成为有名的鱼米之乡,曲阳桥大米在清代曾为“贡米”。

上世纪70年代初,曲阳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达15000亩,总产超过6000吨,成为石家庄地区有名的米仓。但令人遗憾的是,70年代以后,滹沱河常年断流,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土壤沙化严重,曲阳桥镇村民被迫改种其它农作物。1999年以后,在曲阳桥镇已经看不到水稻种植了。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随着滹沱河生态整治以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沿线地下水位明显回升,西里寨村依托滹沱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2024年5月,签约千亩香菊生态产业园项目,种起了菊花和水稻。2024年10月,西里寨村入选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

02

稻蟹共生一田双收

置身于西里寨村160亩稻蟹田,阵阵稻香扑面而来。稻穗低垂,谷粒饱满,田内水面平滑如镜,水下则是螃蟹的世界。据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螃蟹甚至可以爬到南边的河北大道上。

西里寨水稻生长周期长达6个月,米粒均匀饱满、口感软糯香甜;螃蟹更是膏满肉厚,让人垂涎欲滴。

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更绝的是,水稻全生育期基本上不使用农药,化肥用量也明显减少,控制了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因此,稻蟹共生是推广有机稻米生产的一种有效的种养模式。

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稻蟹共生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不仅提升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有效提高螃蟹和水稻品质,实现共生双赢。

03

双节探秘田园盛宴

香菊种植产业园里,不光有稻田、螃蟹,还有260亩食用金菊。放眼望去,成片的菊花田犹如金色的海洋,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共种植着金丝贡菊、食用菊花和药用菊花三个品种。食用菊花不仅可以凉拌、包饺子,还能涮火锅、做鲜花饼。

依托稻蟹共生这一独特的资源禀赋,西里寨村继续延伸“农旅”模式,在这里可以参与种植、观察生态、体验农耕,同时欣赏花海与稻田艺术。通过互动体验和教育内容,让每一次游览既有趣味,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与自然魅力,是亲子游、研学活动和休闲体验的理想去处。

“荷你蟹逅”稻菊农业观光游活动,既有诗意,更具市场眼光,实现了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让更多人了解曲阳桥,走进曲阳桥,爱上曲阳桥,共享田间地头自然生态的无限乐趣。从一时热闹到长久红火,这里将继续以“农旅融合”为笔,绘就一幅更具魅力的乡村振兴画卷,塑造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景象。

部分图文源于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的老李、史无前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