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30万vs190:月球和地球陨石坑数量悬殊背后是真正的宇宙守护法则

夜空的月亮,很多人都会觉得地球的贴身保镖是它,默默帮我们拦住无数冲向地球的宇宙陨石。密密麻麻的坑洞,布满在月球表面,而地

夜空的月亮,很多人都会觉得地球的贴身保镖是它,默默帮我们拦住无数冲向地球的宇宙陨石。密密麻麻的坑洞,布满在月球表面,而地球表面看着就平整太多。但要是真以为月球的核心作用就是挡陨石,那可就小看这位陪伴地球几十亿年的伙伴了。

超过130万个,是月球表面直径超1公里的陨石坑数量。它满目疮痍的样子,随便找张月球高清图都能看到。仅有约190个已确认的陨石坑,出现在地球上。月球正好处在地球身前,这种悬殊的数量差很容易让人这般认为。实际情况却和这种直觉大相径庭。月球和地球平均距离足有38万公里,地球体积的三十分之一,月球的体积还未能达到,这样的尺寸和距离,根本没法形成能护住地球的遮挡区域。

更容易被小天体盯上的,从概率上来说反而是地球。地球的表面积是月球的十多倍,对宇宙中的小天体来说,就是个大得多的目标。地球表面撞击痕迹少,靠的是自身两套强大的修复系统。第一道防线,是浓厚的大气层。在高速飞行中与大气剧烈摩擦的绝大多数闯入的体积较小的小天体,根本没机会碰到地面。那些侥幸突破大气层的较大天体,就算留下了撞击坑,也躲不过后续的改造。

地球活跃的板块运动会让地壳不断重塑,风吹和水流的侵蚀也从不停歇,撞击痕迹,被这些力量慢慢磨平,让地球始终保持着相对平滑的表面。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也没有板块运动和水流,一旦被撞击形成坑洞,就会永久保留下来,这才造就了它坑坑洼洼的模样。

我一直觉得,有价值的程度上,主动维持秩序的守护远胜被动挡灾,月球对地球的意义正是如此。它没有堵在危险来路上,却用引力牢牢稳住了地球的自转轴,地球能孕育生命的关键所在,正是这一点。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有个约23.5度的倾角,四季形成的根源,正是这个角度。春去秋来,气温起伏有度,全都离不开这个稳定的倾角。

这个倾角并非天生就稳。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一直在干扰地球,要是没有外力干预,地球自转轴会出现大幅摇摆。火星就是很好的例子,提供稳定引力的足够大的卫星,火星并不具备,自转轴倾角在数百万年间能从0度波动到60度。这种波动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两极可能直接对准太阳,要么持续暴晒要么永处黑暗,极端温差会覆盖整个星球。

全球气候也会彻底混乱,冰川期突然降临,间冰期又莫名延长,在这种频繁剧变的环境中慢慢演化,复杂生命根本无法做到。月球的引力约束着地球,把自转轴的波动限制在极小范围,让地球气候在亿万年里都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状态,这才给了生命诞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早上赖床时我突然冒出个念头,月球,居然也该被每天拥有24小时舒适昼夜的我们感谢。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互动,是一场持续了46亿年的默契互动,这场互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潮汐作用。地球的海水,被月球引力牵引着,形成了每天的潮起潮落,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影响更为显著。

地球引力引发的固体潮作用在月球内部,潮汐摩擦还在不断减缓月球的自转速度。经过漫长岁月,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变得完全一致,这就是潮汐锁定。这也是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正面,背面始终隐藏于视线之外的原因。月球也在通过潮汐力影响地球,它持续减慢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的一天每过一个世纪就会变长2.3毫秒,这是科学测算得出的结果。地球刚形成的时候,一天大概只有10个小时。是月球几十亿年的持续作用,才把地球的自转速度调整到现在的状态,24小时的昼夜时长,刚好契合了大多数生命的作息节律,为生物节律的演化提供了绝佳的时间尺度。月球没有挡下那么多宇宙子弹,却用更深远的方式守护着地球的生机。在浩瀚宇宙里,这样相互羁绊、共同维持生机的天体组合,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