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不要相信无人机培训机构说包就业?

最近总收到读者私信:“报了1.8万的无人机班,承诺月薪1万+,结果学完只能接500块的散活,这钱花得值吗?”“机构说和2

最近总收到读者私信:“报了1.8万的无人机班,承诺月薪1万+,结果学完只能接500块的散活,这钱花得值吗?”“机构说和20家企业合作,现在推荐的工作连社保都不交,该咋办?”

在无人机培训行业2年,见过太多学员踩坑——有的被“包就业”忽悠交了全款,有的练了俩月淘汰机型,连大疆最新款都不会操作。今天就扒扒那些藏在“高薪就业”背后的套路,再教你用“五看”标准挑出靠谱机构,新手直接照做就行。

一、“包就业”是法律红线,敢承诺的都是坑

北京市场监管局去年通报过一个典型案例:有家培训机构在公众号吹“100%包就业,月薪保底1.2万”,结果被罚款12万。这不是偶然——《广告法》第24条明明白白规定,教育机构不能承诺“包就业”“保高薪”,敢拍胸脯保证的,要么是法盲,要么就是故意骗钱。

重庆有个学员更惨:花1.98万报了“包就业班”,合同里写着“推荐至大型物流企业”,结果学完被推到偏远山区干吊运,活儿少得可怜,月薪才5800元。想退钱?合同里早埋了坑:“推荐3次面试即视为履约”,哪怕没入职也退不了款。

所以记住:凡是说“学完包就业”“月薪保底X万”的,直接划走——这不是福利,是把你往火坑里推。正规机构反而会把丑话说在前头,比如“我们有合作企业,但能不能入职看你技能,平均薪资7-12k”,虽然听着不诱人,却足够真实。

二、比“包就业”更坑的,是这些“就业套路”

合作企业“查无此人”:问机构“和哪些企业合作”,要么支支吾吾,要么报几个你从没听过的“科技公司”。等你学完,就甩几条没人看的招聘链接,能不能成全看运气。去年有个学员报的机构,说和“京东物流”合作,结果推荐的是个连官网都没有的“同城配送站”,干了俩月就倒闭了。

“高薪”是画大饼:就算真有合作企业,薪资也可能远低于市场水平。比如植保飞手市场价8k起,他们推荐的企业只给5k,还要求“自带设备”“全年无休”。说白了,就是把你当廉价劳动力输送,机构还能从企业拿人头费。

反观正规机构,会把合作企业名单摆在明处,比如“和国家电网、顺丰物流有定向培养”,还会告诉你“去年毕业的学员里,60%通过考核入职,平均月薪9k”。虽然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承诺,但至少把选择权交给你——行业里,能落地的资源永远比空头支票值钱。

三、选机构不用慌,“五看”标准筛掉80%垃圾机构

接触过太多踩坑的学员们,我总结出一套“五看”标准,亲测实用,新手直接照做:

1.看资质:先查资质,再看老师

第一步:上民航局官网,查机构有没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证》——这是合法办学的“身份证”,没有的直接pass。去年郑州有家机构因为无证办学,被查时学员还在练淘汰机型,学费全打了水漂。第二步:看教员资质。别信“资深飞手”的空话,直接问“有没有CAAC超视距教员执照?”“飞过多少小时实战项目?”—经验的老师,才能教你应付真实现场的突发状况。

2.看设备:别练旧机器

警惕那些摆着一堆二手无人机的机构,问清楚“练的是哪年的机型?”“有没有主流设备?”“一台设备配几块电池备用?”正规机构会定期更新设备,比如深圳有家机构,学员能练到最新的大疆Matrice 350 RTK,还 能接触激光雷达、红外热成像这些专业载荷——毕竟你学的机型,就是以后找工作要上手的家伙。

3.看场地:训练场最重要

别被“豪华教室”迷惑,重点看飞行训练场:是不是远离禁飞区?空域稳定吗?有没有足够空间练悬停、8字航线这些考试项目?如果是脱产学习,顺便看看住宿和食堂——干净安全是基本,毕竟要待一两个月,环境太差会直接影响学习状态。

4.看课程:定制化课程更值钱

基础课(法规、原理)都差不多,重点看有没有细分方向:比如植保课教“农药配比+农田规划”,巡检课带“红外检测+数据处理”,维修课练“故障排查+装机调试”。像郑州慧飞航空的学员们就可以选植保或维修方向课程。

5.看就业:真资源比“推荐”更靠谱

直接要合作企业名单,去招聘网站搜搜这些企业是不是真的招飞手,薪资范围符不符合市场行情(比如超视距驾驶员7-13k是合理区间)。

结语

无人机行业确实缺人,但缺的是“有证+有技能+能落地”的人。与其被“包就业”的噱头冲昏头,不如花3天时间,按“五看”标准筛机构——选对了,你的执照是职业跳板;选错了,可能只是张废纸。

真心建议:多对比、多实地考察,别怕麻烦。毕竟,靠谱的培训能帮你少走1年弯路,这才是最划算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