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玩具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升级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GB 6675《玩具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GB 6675《玩具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第三次修订成果。新版标准将于202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替代现行的2014版标准,标志着我国儿童玩具安全门槛大幅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发布会上形象地指出:“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相当于以前及格分数线是60分,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她强调,依据新标准生产的玩具产品将让孩子们“玩得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全”。

本次修订是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标ISO国际标准及欧盟等先进地区法规基础上完成的,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系统性升级。

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新标准显著扩展了化学安全管控范围,增补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短链氯化石蜡、硼元素等10类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大幅提高对玩具中化学类有害物的覆盖类别,重点解决儿童“放入口中、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风险。

具体指标包括:

36个月以下婴幼儿玩具重点材质甲醛限量值 ≤ 30 mg/kg;

TVOC释放量首次设定全球领先限值 ≤ 0.5 mg/m³,填补国际空白;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管控种类由6种增至10种;

水晶泥等软体玩具硼元素限量值 ≤ 300 mg/kg。

这些要求特别针对近年频发安全问题的“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进行了优化完善。

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新标准新增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品类的技术规范,并优化了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产品的安全要求。

防火安全方面,首次明确面具等头戴玩具的阻燃性能要求,并完善了玩具化装服饰、玩具帐篷(供儿童进入类)及软体填充玩具三类产品的阻燃测试方法。

面对快速发展的智能玩具市场,新标准首次将AI玩具纳入监管范畴。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达246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90亿元。何亚琼表示,下一步将针对消费者关注的AI玩具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适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保障儿童隐私与信息安全。

为避免标准升级对产业造成冲击,新标准设置“双保险”过渡机制:

第一个12个月(2025年11月—2026年11月)为生产过渡期,企业可调整产线与供应链;

第二个12个月(2026年11月—2027年11月)为销售过渡期,允许旧标库存产品有序退出市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同步启动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2025年已抽查1.8万批次玩具,整改问题企业近2000家。未来将重点监管磁力珠、盲盒玩具等高风险品类,推动行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