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方案被同事抢功还升了职,我没声张删了所有源文件,一个月后他们项目全面崩盘
......
"这个方案是我连续加班一个月设计的!"
会议室里,王磊站在投影仪前侃侃而谈,PPT上的每一张设计图、每一行数据,都是李墨三个月来熬夜加班的心血。
李墨坐在角落,手里的水杯被攥得发白,水溢出来洒在桌面上。他想站起来揭穿,可看到领导赞赏的眼神、同事羡慕的表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谁会信一个普通技术员的话?
"当然了,小李也帮了点忙。"王磊轻飘飘地补了一句,随即转身继续汇报。
就这样,李墨三个月的心血变成了别人升职的垫脚石。那天散会后,王磊压低声音对他说:"你不会真以为,靠技术就能往上爬吧?你太天真了。"
李墨什么都没说,只是回到工位打开了电脑。
可没人想到,一个月后,那个价值上千万的项目会全面崩盘,而崩溃的王磊会跪在李墨家门口……
01
这事儿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那时候李墨在云栖市一家科技公司当技术员,三十出头,老实本分,就知道埋头干活。公司接了个大项目,叫"智能供应链优化系统",要是做成了,能给公司省下上千万。领导把这活儿交给李墨,他二话不说就扛下了。
整整三个月,李墨天天加班到凌晨。办公桌上堆满了外卖盒和咖啡杯,键盘都敲得掉了漆。他把这方案当成命根子,每个参数都调了几十遍,就想着做出点成绩来。
公司里有个同事叫王磊,比李墨大两岁,嘴特别甜。隔三差五请李墨吃饭,嘴上说"咱俩关系最铁",李墨也就信了。王磊经常凑过来看他干活,说是"向你学习技术",李墨心想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吗,也没多想。
方案快完成那会儿,王磊又来了。他趴在李墨电脑前看了半天,突然说:"兄弟,你这方案太牛了,能不能给我拷一份?我帮你检查检查有没有漏洞。"
李墨犹豫了一下,还是把U盘递给他了。临了还叮嘱:"别给别人看啊,这是咱们的核心竞争力。"
王磊拍着胸脯保证:"放心,我拿命担保!"
结果第二天的季度汇报会,李墨一进会议室就傻眼了。王磊居然提前半小时到了,已经站在投影仪前面,正跟领导张总"汇报重大方案"。
李墨一眼就认出来了——那PPT上的设计图、数据表、甚至logo,全是他熬了无数个通宵做出来的。他攥着手里的水杯,水都溢出来了,手背上青筋暴起。
王磊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这个方案我连续加班一个月想出来的,能给公司节省30%的运营成本……"
张总听得直点头:"王磊,这方案太棒了!我当场拍板,给你升职的名额批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王磊笑得合不拢嘴,回头看了李墨一眼,轻飘飘地补了一句:"当然了,小李也帮了点忙。"
就这么一句。三个月的心血,就值一句"帮了点忙"。
李墨想站起来揭穿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看看王磊得意的嘴脸,看看张总赞赏的眼神,看看同事们羡慕的表情,突然明白了——就算现在说出真相,谁会信他一个普通技术员的话?
散会后,李墨一个人坐在工位上,盯着电脑屏幕发呆。那些源文件、代码、设计稿,还静静地躺在文件夹里。
他突然笑了。
既然你要这个方案,那我就"给"你。但你能不能hold住,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李墨打开文件夹,开始一个一个查看。哪些是表面的PPT和图表,哪些是核心的算法和代码,哪些是只有他才看得懂的技术文档——他心里慢慢有了计较。
那天晚上,李墨在电脑前坐到天亮。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王磊,你说靠技术爬不上去?那我就让你看看,没有技术能不能站得稳。"
02
会后,王磊追上李墨,一只手搭在他肩膀上,笑得特别灿烂:"小李啊,以后跟着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走到没人的走廊拐角,王磊突然压低了声音,只有两人听得见:"你不会真以为,靠技术就能往上爬吧?你太天真了。"
李墨攥紧了拳头,但什么都没说。
当天晚上,张总带着王磊去云栖市最贵的海鲜酒楼庆祝。李墨一个人在工位啃外卖,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王磊发的照片——一桌子龙虾鲍鱼,配文"感谢张总信任,我会继续努力",评论区全是恭喜的话。
李墨放大照片仔细看,突然发现背景板上的PPT,还有他熬夜时随手写的debug注释。那行代码他记得清清楚楚,是凌晨两点改的bug。
这比直接打他一巴掌还难受。
第二天,人事通知下来了,李墨被调去做"技术支持"。说得好听,其实就是打杂——写写文档,测测bug,给别人擦屁股。以前负责核心设计的活儿,现在连边都摸不到了。
有一次开会讨论技术方案,李墨忍不住说:"王总监,这个方案我有更好的想法……"
王磊头也不抬,直接打断他:"小李,你现在的工作是执行,不是设计。有想法可以写在邮件里,我会'考虑'的。"
那个"考虑"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明摆着不会采纳。会议室里其他同事都低着头,没人帮李墨说话。
更难受的是同事的态度变了。以前关系不错的几个人,现在见了面都绕着走,全跑去巴结王磊了。李墨在茶水间接水,听到隔壁办公室有人议论:"李墨就是个技术宅,不懂人情世故,怪不得上不去。""还是王总监厉害,年轻有为,以后前途无量。"
李墨端着水杯站在那儿,半天没动。
那段时间,李墨天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出租屋。他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那些被王磊偷走的方案,心里直犯嘀咕:是我真的太天真了吗?职场上,真的只能靠人脉和手段吗?如果当时我当场揭穿他,会不会不一样?
想来想去也没用,事情已经这样了。
但有一天晚上,李墨翻出刚入职时的技术笔记本,看到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核心竞争力永远在自己手里。"这是他当年刚毕业时写下的,那时候满腔热血,觉得只要技术过硬就饿不死。
李墨突然清醒了。他开始暗中观察王磊的工作状态——这个"项目负责人"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应酬,技术文档根本不看,全让下属干。对项目的理解,也就停留在PPT那几页上。
又过了一周,王磊找到李墨:"小李,你把项目的所有技术资料整理一份给我,公司要存档。"
李墨心里咯噔一下:他这是要把我最后的价值也榨干?
那天晚上,李墨失眠了。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击垮。"
天亮的时候,李墨做了一个决定。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那些"技术资料"。
03
第二天,王磊把李墨叫到办公室,连客套都省了,直接说:"小李,把项目资料都发我邮箱,要全的,源代码、设计文档、数据库结构,一个都不能少。"
李墨心里冷笑:"王总监,这些不是已经在您那了吗?"
王磊不耐烦地摆摆手:"那些是汇报用的,我要的是开发用的技术资料。你不会连这都不懂吧?"
李墨压住火气:"好的,我整理一下。"
走出办公室,李墨拳头攥得发白。他心里明镜似的——如果那个方案真是王磊设计的,他怎么会连技术资料都没有?
接下来的日子更难熬。项目组开会不叫他了,技术群里他发的消息没人回,连办公桌都被调到了角落,挨着打印机,一天到晚嗡嗡响。
最扎心的是那次项目组聚餐。晚上九点,李墨加完班路过会议室,看到里面灯火通明,一帮人正吃着外卖喝着啤酒。王磊站在中间,举着酒杯说:"跟着我好好干,年底奖金少不了你们的!"大家笑成一团。
李墨站在玻璃门外,像个局外人。没人通知他,也没人在意他。
更过分的还在后头。人事部的HR把李墨叫去谈话,一开口就是:"小李,你最近的工作状态有问题啊。"
李墨说:"我的工作完成得很好。"
HR叹了口气:"但王总监反映,你有时候不服从安排,还总想越级参与设计工作。公司给你调整岗位,是希望你能多元化发展,你要学会适应。"
李墨忍不住了:"那个项目本来就是我……"
HR直接打断他:"小李,我知道你付出很多。但职场上,结果比过程重要。现在王总监是负责人,你要学会配合。"
走出人事部,李墨脑子一片空白。他突然明白了,王磊不只是要抢功,而是要把他彻底踢出项目组,甚至赶出公司。
那天下午,李墨一个人上了天台。云栖市的天灰蒙蒙的,他看着远处的高楼大厦,第一次觉得心累——也许我真的不适合职场,也许认命比反抗更轻松。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一接通,对方说:"李先生,我们是京海省的猎头公司,看到了您的项目经历,我们有个客户对您很感兴趣,年薪翻倍,期权也有。"
李墨愣了一下:"你说的项目,是哪个?"
猎头说:"就是那个智能供应链优化系统啊,业内都传遍了,说这是今年最牛的技术方案。"
李墨苦笑:"可那个方案,现在的负责人不是我……"
猎头惊讶了:"不是你?可我们打听到的消息,明明说核心设计是一个叫李墨的工程师做的啊?"
李墨站在天台上,风吹过来,突然就清醒了。原来真相不会被永远掩盖,行业内真正懂技术的人,能看出谁才是真正的设计者。
挂了电话,李墨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一句话:"既然温柔没用,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残酷。"
回到办公室,李墨打开电脑,看着那些文件,开始执行他的计划。他要交接,但要交接得"恰到好处"。
04
李墨想明白了,跟这种人较劲没意义,得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说话。
第二天,李墨主动找到王磊办公室,低着头说:"王总监,我想通了。是我之前太固执,不懂职场规则,我会好好配合您的工作。"
王磊满意地点点头:"小李,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以后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李墨低眉顺眼地说:"那个技术资料,我今晚加班整理好,明天一早就给您。"
走出办公室,李墨心里冷笑——演戏?谁不会。
那天晚上,李墨加班到凌晨两点。整个办公室空荡荡的,只剩他一个人。他打开电脑,鼠标停在"删除"按钮上,犹豫了很久。
三个月的心血,就这么删了?但不删,自己就永远是被人踩在脚下的工具。他想起王磊说的那句"你太天真了",突然笑了——好,那就让你见识一下,天真的人发起狠来有多可怕。
李墨先做了三件事:把所有文件的创建时间、修改记录都截了图,证明自己是原创者;翻出劳动合同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竞业限制;给那个猎头回了消息,说愿意去面试。
然后,他开始一个一个删文件。删"核心算法.py"的时候,他在备注里写:你永远学不会真正的技术。删"数据库优化方案"的时候写:纸糊的房子,经不起风吹。删到最后,李墨反而越来越平静,甚至笑了。
他自言自语:"王磊,你说我天真?那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残酷。不是撕破脸的怒吼,而是微笑着看你跌进深渊。"
第二天一早,李墨把"整理好的资料"发给王磊。邮件写得特别正式,列了一二三四五,说所有文件都在共享盘里,祝项目顺利。
王磊打开文件夹看了看——PPT挺漂亮,需求文档挺详细,甘特图挺专业,流程图挺规范。他满意地点点头:"小李办事还是靠谱的。"
但他没发现,这些东西都是空架子。PPT里的数据来源写着"待补充",需求文档里只有功能列表没有实现逻辑,甘特图里只有时间节点没有技术路径。真正的核心——算法源码、数据库设计、API对接方案、性能参数,全在李墨的个人电脑里。
李墨开始收拾工位,把照片、水杯、笔记本都装进纸箱。同事小陈看见了,问:"李哥,你这是要走?"
李墨笑着说:"没有,只是整理一下。"但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
就在这时,王磊突然召开紧急会议,说张总决定项目提前一个月上线,要赶在行业大会前发布。技术主管急了:"王总,这样太赶了,很多技术细节还没测试……"
王磊不耐烦地说:"怕什么?方案都是现成的,照着做就行!"
李墨坐在角落,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灾难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会后,李墨站在天台上,拨通了猎头的电话:"我考虑好了,接受你们的offer,三天后入职。对了,我现在公司的这个项目,一个月后会出大问题,到时候他们可能找我,请你帮我回绝。"
猎头惊讶:"为什么会出问题?"
李墨淡淡地说:"因为他们没有核心技术。"
挂了电话,李墨看着云栖市的夜景,轻声说:"王磊,游戏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