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星机器人成立不到半年光速解散,吉利具身智能布局是否将止步?

吉利系具身智能项目闪电落幕文 |初一10月16日,具身智能赛道传来意外消息,由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发起创立的苏州一

吉利系具身智能项目闪电落幕

文 |初一

10月16日,具身智能赛道传来意外消息,由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发起创立的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OneStar Robotics)原地解散。

成立不到半年,背靠吉利,前不久更是收获了数亿元融资,不差人也不缺钱,为何会快速退场?作为吉利在汽车场景外探索通用具身智能的关键落子,一星的退场是否会影响吉利在该领域的整体布局?

背靠吉利,“豪门”出身

一星机器人的诞生自带吉利系基因。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正式成立于2025年5月9日,由时任吉利控股集团监事、副总裁的李星星亲自发起,注册地选址苏州,定位于具身智能核心赛道,被业内视为吉利切入机器人领域的关键落子。

凭借李星星的行业影响力与吉利的产业资源,这家新创企业迅速完成初期筹备。8月14日,一星机器人完成了“亲友轮”的融资,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等吉利相关产业的过往投资者联合集体入局。

仅一个月后,公司再次宣布完成了数亿元种子轮融资,包括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蓝黛科技、苏州基金、中新集团等知名机构。

技术团队层面,一星机器人不仅从上海AI Lab引进明星研究员丁琰担任联合创始人及CTO,其在机器人感知与多模态交互领域的研究积累为技术路线定调,还与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团队、清华大学汪玉教授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快速搭建起研发骨架。

从行业背景看,一星机器人的创立恰逢吉利具身智能布局的关键期。2025年初,吉利刚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 AI”技术体系,提出要从“智能助手”向“出行智慧生命体”进化。

在此背景下,李星星操盘的一星机器人被解读为吉利在汽车场景外,对通用具身智能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解散隐因及后续

虽然一星机器人未发布官方解散公告,天眼查显示也仍处于存续状态,但多方面信息已经验证这一动态。目前,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OneStar一星机器人”已将所有的历史推送清空;丁琰在个人小红书账号上撰写的履历中,“一星机器人任职经历”明确标注为“2025.06-2025.10”,与传出的解散时间一致。

且据第一财经报道,多个独立信源进一步证实,一星机器人已进入解散流程,吉利背景相关人员已基本撤出,办公室内人员所剩无几。

关于解散原因,目前各方尚未给出官方说法。但据接近公司的业内人士透露,创始团队出现分歧可能是核心诱因。他表示“对于一些机器人领域之外的大厂来说,可能公司在机器人方面没有all in的决心,也缺乏合适的掌舵人,最后快速组建了个干活的团队,让公司主业中的一个元老或高管来分管这个业务,最后很有可能在产品层面,内部和外部的人员有分歧,导致摊子分散。”

至于后续处置,据量子位报道,一星机器人将按“业务属性”拆分处理,一是原有与吉利主业相关的基础平台和业务,将回归吉利汽车集团,并整合进现有全域 AI 技术体系;二是以丁琰为首的核心技术团队则可能独立创业,目前已受到行业多家机构关注。

不止一星,吉利早已布局具身智能

从布局来看,一星机器人也许只是吉利在具身智能中的一次场景外尝试,其在汽车核心场景内,已构建起多维度具身智能矩阵。

而吉利开始布局具身智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21年。2021年,吉利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构建“智能科技生态网”,为后续布局具身智能奠定了技术基础。

到了2023年,吉利便以汽车为载体,开启了对具身智能的规模化探索。通过整合自身制造能力与百度Apollo智驾技术,联合发布了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推出的首款车型极越01——搭载双Orin-X芯片与全场景语音交互功能的产品,成为吉利首个落地的“具身智能载体”。

此后,吉利又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研发和战略投资,拓展自己的具身智能场景边界。并在今年初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将AI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并延伸至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全链路。

截至2025年10月,多项布局已进入落地阶段:

与智平方联合研发的场景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爱宝(Alpha Bot)”,已部署于杭州晶益半导基地,承担晶圆装载、耗材更换等精密操作;

联手千里科技、阶跃星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了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实现了AI Agent对导航、车控的无缝调度;还与阶跃星辰联合成立了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达23.5 EFLOPS,登顶中国车企算力榜首;

与优必选研发的Walker S1人形机器人已“成建制”进入极氪5G智慧工厂,实现了具身智能工业化规模化应用突破;

今年6月,吉利还投资了宇树科技,计划整合汽车制造经验与供应链优势,推动消费级人形机器人量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结语

尽管一星机器人的“闪电起落”引发了行业对具身智能赛道的讨论,但从吉利已落地的多场景布局来看,其对具身智能的战略方向并未动摇。

未来,随着汽车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吉利也许会在更多的细分场景中,探索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