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清廷屈辱印记与近代财政痛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清朝,就像一艘破了洞的大船,在风浪里摇摇欲坠。前一年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镇压,洋人的军队浩浩荡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清朝,就像一艘破了洞的大船,在风浪里摇摇欲坠。前一年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镇压,洋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北京城,城里的防线早被战乱和恐慌冲垮了。慈禧太后哪还顾得上京城百姓,带着人慌慌张张逃出城,把一堆烂摊子丢在身后外交上要跟洋人斡旋,财政上更是捉襟见肘,再不解决,清朝说不定就直接垮了。

没办法,清廷只能派奕劻和李鸿章去跟洋人谈判。1901年7月25日阳历9月7日,这俩人硬着头皮跟11个国家的代表签了份条约,这份条约后来成了清末最让人憋屈的耻辱证明。

因为这一年按农历是辛丑年,大家就叫它辛丑条约,而里面最扎眼的,就是那笔吓死人的巨额赔款。这笔赔款到底有多狠?当时清朝总人口大概45亿,洋人直接按人头算,说每个人要赔1两白银,加起来就是45亿两。

还不算完,这笔钱要分39年还,年利率4,算上利息,最后得还将近98亿两!为了让清朝能还上钱,洋人还要求用清朝的关税盐税这些国家主要收入做抵押,等于把清朝的财政命脉攥在了手里,往后几十年都得被这笔赔款绑着。不过这笔钱的名字还挺有争议,有人叫庚子赔款,有人叫辛丑赔款,其实是因为纪年不一样。

咱们中国史书习惯用农历年号,1900年是庚子年,那年发生了义和团动乱,赔款就是因为这事来的,所以正式文本里常叫庚子赔款可条约是1901年辛丑年签的,大家又习惯用签约年份叫辛丑条约,慢慢就混着叫了。洋人更直接,因为义和团喊扶清灭洋,他们就叫这笔钱拳乱赔款,明摆着是把这事当惩罚清朝的由头。

这笔赔款本来要还39年,直到1939年,可实际只还了37年,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就宣布不还了。而且最后实际付的钱也没到98亿两,总共付了664亿海关两。

中间还有些国家退了一部分款,比如美国就退了不少,这些退款里有一部分还帮了中国的忙咱们现在的清华大学,前身就是用退款建的留美预备学校还有中华基金会这些机构,也是靠退款的钱才运转起来的。这么算下来,清朝和后来的民国实际付了约576亿两,大概是原定总额的58。可就算少还了点,这笔赔款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老百姓本来就穷,还要分摊赔款,日子过得更苦了清朝的财政被绑死,想搞点改革发展点工业都没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笔赔款也逼着中国不得不重新看外面的世界,琢磨怎么整顿财政搞现代化,算是在屈辱里埋下了一点改变的种子。

现在回头看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心里还是不是滋味那是清廷无能的证明,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难咽的苦。可也正是这段苦日子,让更多人醒过来,知道光靠躲是不行的,得自己变强才能不被欺负。这笔赔款的数字,不光记在史书里,更该记在咱们心里,提醒着往后的日子,得靠自己的本事,把失去的尊严挣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