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南开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从研究室到王牌学科,学风藏真章

近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让无数人陷入缅怀。这位跨越一个世纪的科学巨匠,用深邃的智慧照亮了现代物

近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让无数人陷入缅怀。这位跨越一个世纪的科学巨匠,用深邃的智慧照亮了现代物理学的天空。杨振宁先生的成就深切影响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而他的精神也深切影响了许多学校。比如杨振宁先生与南开大学跨越数十载的深厚情谊,成为南开学术血脉中珍贵的印记,也让我们得以透过这份联结,读懂南开的底蕴与力量。

杨振宁先生对物理学的贡献,早已镌刻在科学史的丰碑上,正如学界评价,他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而这位物理学巨擘与南开大学的缘分,在西南联大时期便已埋下伏 ——1937 年,杨振宁先生以同等学力考入由南开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真正让这份缘分生根结果的,是他与南开数学所创始人陈省身先生的亦师亦友之情。1986 年,刚刚创立南开数学研究所的陈省身先生,深知数学与理论物理的紧密关联,特意邀请老友杨振宁前来创办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指导建设。杨振宁欣然应允,同年便被聘为南开名誉教授,更举荐葛墨林先生前来任教,全力投身研究室的学术建设与人才培养,从此开启了他助力南开物理学科发展的征程。正如葛先生所言:“杨先生1986年到1996年这十年间,在中国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南开的,也就是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

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伊始,杨振宁便为其定下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原则,这八个字也成为每个人做学问的根本遵循。“这八个字就是做学问不能浮夸,不要取巧,老老实实把问题钻研明白。” 葛墨林先生曾这样解释,而这恰与南开素来 “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的传统一脉相承。

杨振宁先生所推崇的 “严谨务实、开放包容” 的学术精神,早已融入南开的学风底色。从 1919 年建校伊始,南开便以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的校训涵养学术沃土,物理学科更是在饶毓泰先生等先驱带领下,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培养出吴大猷、郭永怀等顶尖人才。

而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的治学箴言,更让这份学风有了具象的传承。如今,这种精神在南开校园里依然鲜活:物理学院推行 “研究性学习” 模式,国家级虚拟教研室里师生共同打磨《理论力学》等一流课程,实验室里学子们循着杨振宁先生的足迹探索拓扑光子学、量子物理等前沿领域,2023 年便在 Nature Physics 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成果。

这种学风不止存在于物理领域,化学学科作为南开的 “王牌”,不仅进入 ESI 全球前万分之一,更以 “有机新物质创造” 等方向服务国家需求;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也持续突破,54 位学者入选 2024 “中国高被引学者” 名单,彰显了南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实力。

杨振宁先生虽已远行,但他留下的科学遗产与学术精神,仍在南开校园里生生不息。从西南联大的烽火岁月到如今的 “双一流” 建设,南开始终以严谨的学风培育人才,以强劲的学科实力服务国家,更以开放的姿态连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