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长庆油田以“金钥匙”破解生产难题

进入2025年冬供关键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愈发重大。长庆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在勘探开发领域持续交出亮

进入2025年冬供关键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愈发重大。长庆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在勘探开发领域持续交出亮眼答卷,为凛冬的温暖储备了充足“底气”。

截至11月5日,仅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便累计完钻水平井772口,占整个气田水平井总数的36%,储层钻遇率创下新高。这些成就并非偶然,其背后是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对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系统谋划,一种催生出“1+1+1>3”聚变效能的“红色动能”。

01 组织协同:让战斗堡垒从“有形”迈向“有效”

基层党组织不能仅是“建起来”,更要“强起来、活起来”。长庆油田党委始终锚定这一目标,推动基层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实质性跨越。

面对横跨四省区、党员分布分散的现状,公司党委打破传统思维,创新“一域一型一支部”模式,将党组织精准建在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上。

针对钻井队等流动单位,则创立“项目党支部”,确保党的组织生活不断线。目前,页岩油项目组等40个临时党支部已成为“流动的生产单元”中“固定的战斗堡垒”。

为确保组织活力,长庆油田党委摒弃了以往“推荐式晋级”的模式。今年首次采用“全覆盖检查、同标准评比”的考核方式,严格把关评选出231个晋级党支部。

其中,10个业绩尤为突出的示范党支部被授予流动红旗,这不仅是荣誉,更在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让先进有标杆,后进有方向。

02 队伍协同:让党员先锋从“亮身份”变为“显作用”

“原本5天的检修,党员突击队带头3天半就完成了!”采气二厂作业七区的年度检修中,12名党员连续奋战,为装置提前36小时恢复生产抢回了宝贵时间。

这正是长庆油田党委推动党员从“亮出身份”到“显现作用”的生动缩影。公司党委着力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再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并输送到重要岗位。

勘探开发研究院创新“党建+科技+人才”模式,将党员突击队建在现场,组建临时党支部,并由首席专家牵头,联合多方技术骨干组建了11支党员攻关团队。

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已推动15项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让党员真正成为技术攻坚的“主力军”,而不仅仅是身份上的“标杆”。

在增储上产、抢险保供等大战大考中,油田350多支党员突击队、2.9万名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最坚实的“底气”。

03 生产协同:让党建工作从“围绕”走向“融入”

“党建与生产融合好了就是生产力”,这在长庆千里油区已成为普遍共识。公司党委将党建深度融入科研、降本、地企协同等核心领域,使其成为发展的“金钥匙”。

在科研领域,研究院党委将党小组建在攻关链上,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成立党员攻坚组,成功研发出“小研智搜”等智能引擎,将科研效率提升了40%。

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党委倡导“党员带头降成本、支部牵头创效益”。采油十一厂自建“修旧利废物资调剂超市”,盘活闲置设备,有效节约了新购支出。

通过将预算执行与干部评优挂钩,该厂成功推动管理观念从“重产量”向“重效益”转变,截至目前吨油成本已显著下降2.4%。

在地企协同方面,位于甘肃陇东的岭三联轻烃装置是成功典范。公司党委与地方政府联建,党员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将伴生气变废为宝,每年减少近9.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双方还共建“绿色油区”,党员带头植树、治理污水,实现了“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的企地共赢新格局。

从组织、队伍到生产的“三维协同”,长庆油田的实践证明,高质量党建是驱动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这种深度融合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跃升,更凝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源源不断的“石油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