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多半会为颜良、文丑的结局叹口气。这两位河北猛将本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偏偏遇上巅峰期的快马重刀关二爷,早早殒命。
可若换个光景——要是颜良、文丑没战死,反而投了刘备,凭他们的本事,能从五虎将里换走两个人吗?这不是空想,得照着原著里的人和事,慢慢捋清楚:谁的位置能被替,谁又万万动不得?

论颜良、文丑的能耐,原著里的战绩骗不了人。
先说颜良,白马坡那一战至今让人印象深:曹操派宋宪出阵,颜良三回合内就斩了;魏续上前报仇,甚至只撑了一回合。这两人原是吕布麾下猛将,在颜良面前竟像纸糊的。更厉害的是对阵徐晃——徐晃先前能跟许褚硬拼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可遇上颜良,二十回合就撑不住败走。
目睹颜良的表演,曹营里许褚、张辽这些狠角色都不敢吭声,连曹操都忍不住念叨 “颜良真勇将也”,这份冲阵实力,在三国里屈指可数。

再看文丑,也不是软柿子。早年跟公孙瓒交手,十余回合就把公孙瓒打得丢盔弃甲;后来遇上初出茅庐的赵云,两人打了五六十回合,愣是没分高下——要知道赵云后来长坂坡单骑闯阵,那是蜀汉的 “守护神”,文丑能跟少年赵云打平,足见实力。后来曹操退兵,文丑面对张辽、徐晃两人夹击,先一箭射倒张辽的马,再逼退徐晃,以一敌二不落下风。
这份应变和战力,也够得上顶尖猛将的水准。甚至多数三国游戏里,文丑的武力比颜良还高了一点,大抵是他的综合实力更全面。

要论颜良、文丑能替谁,得先把五虎将的底摸透。
关羽、张飞肯定动不得——两人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又都是被称为“万人敌”的狠角。蜀汉的 “军魂” 般的人物,别说颜良、文丑,就算再厉害的猛将,也撼不动他俩的位置。颜文都死于关羽刀下,张飞当阳桥一声喝退百万曹军,斗吕布、战马超均是百回合以上。两人无论是武艺,还是军事能力、集团地位,都不是颜良、文丑所能比拟的。

接下来是赵云,为啥他该留下?原著里赵云跟刘备的渊源早,从公孙瓒麾下就跟了刘备,一路护着刘备颠沛流离。长坂坡时,刘备丢了家眷,是赵云单枪匹马闯曹营,乱军之中救回阿斗,这份恩情刘备记了一辈子。
后来汉水之战,赵云带着少数人马,不仅救了被围的黄忠,还摆下空营计吓退曹操大军,刘备赞他 “一身是胆”——这哪是只会护卫的角色?他能冲锋、能断后、能领兵,更重要的是,刘备对他的信任,丝毫不亚于关张。当年刘备入蜀,留赵云守荆州后方,后来白帝城托孤,赵云也是被刘备特意嘱托的人,这份信任,比什么都金贵。

再看马超,他虽有 “西凉锦马超” 的名头,早年也把曹操打得割须弃袍,可投奔蜀汉后,日子其实并不 “稳”。原著里马超入蜀后,除了协助刘备取汉中,后期基本没掌过实权——刘备对他,更多是借 “马腾之子” 的名头安抚西凉,可论信任,远不如赵云。
而且马超在蜀汉没什么根基,跟关羽、张飞的关系也一般,当年关羽还曾写信问诸葛亮 “马超本事如何”,暗里较劲。更关键的是,马超后期锐气渐消,不像颜良、文丑正是巅峰期,能冲能打;要是颜良来替马超,凭二十合败徐晃的实力,一样能震慑西凉边境,未必需要靠 “名门之后” 的名头。

最后是黄忠,他加入蜀汉时已年过六旬,虽有定军山斩夏侯渊的大功,可年纪不饶人。原著里黄忠跟关羽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可关羽当时曾说 “老将黄忠,名不虚传”,这话里多少带了点对老人的敬重,未必是全力相拼。
要是黄忠遇上巅峰期的文丑,人家枪法箭术双绝,不见得老黄忠就能打得过呀;而且黄忠后来随刘备伐吴,也因年迈中箭身亡,就算颜良不来,他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相比之下,文丑年富力强,正好能接下黄忠的 “冲锋担子”。

其实蜀汉选五虎将,从不是只看武艺高低。刘备打天下,最看重的是 “贴心” 和 “实用”。关羽、张飞是兄弟,贴心;赵云一路相随、数次救主,贴心;这三人是刘备心里的 “自己人”。

马超虽武艺高、出身好,可毕竟是后来投奔的,而且早年跟曹操结仇太深,刘备用他更多是 “借势”,而非 “交心”;颜良、文丑虽然也是降将,可他们没马超那样的 “历史包袱”,又有实打实的战力,替下马超不奇怪。
黄忠呢?他是荆州派的老将,刘备当年选他进五虎将,也有拉拢荆州势力的意思。可等颜良文丑来了,既能补战力缺口,又不用依赖 “派系平衡”——毕竟蜀汉后期更缺能冲阵的猛将,而非需要照顾的老将。所以挤掉黄忠,也是顺理成章。

说到底,颜良、文丑入蜀,最可能被挤掉的两人是马超和黄忠。
不是马超武艺不行,而是他在蜀汉的 “不可替代性” 太低——出身能借势,可武艺能被颜良顶替,信任度远不如赵云;也不是黄忠不勇,而是年龄摆在那里(续航不行了),文丑同样有一手箭术,且冲击力更符合蜀汉需求。

赵云呢,既有武艺又有信任,既能护主又能领兵,这样的人,蜀汉哪舍得将他挤出五虎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在你看来,觉得颜良文丑挤掉五虎将中的两人,谁会是你心中所选?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