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70年代老照片 地方戏曲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

1975年7月18日,《人民日报》以《革命样板戏放新彩——地方戏曲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介绍》为题,发表了一组老照片。革命样

1975年7月18日,《人民日报》以《革命样板戏放新彩——地方戏曲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介绍》为题,发表了一组老照片。

革命样板戏的兴起与推广,是当时政治文化生活的重大事件。《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以其鲜明的革命主题和创新的艺术形式,迅速成为文艺创作的标杆。1970年代初,文化部明确提出"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号召,要求全国各地文艺团体都要学习移植这些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戏曲团体开始了大规模的学习移植工作,这一过程既是对传统戏曲的改造,也是对新兴艺术形式的吸收。

新疆歌剧团演出维吾尔歌剧《红灯记》。

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出碗碗腔《红色娘子军》选场“常青指路”。

广东省青年实验粤剧团演出粤剧《杜鹃山》。

湖北省代表团汉剧队演出汉剧《红色娘子军》。

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出秦腔《红灯记》选场“痛说革命家史”。

河南省代表团豫剧、曲剧演出队演出豫剧《红灯记》选场“刑场斗争”。

回望这些70年代的老照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艺术史,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