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日本叫嚣“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中国还邀其军官团“开眼界”?

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在APEC峰会上跟台湾代表握手,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又放话“必要时出兵台海”,直接踩了中国的红线。

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在APEC峰会上跟台湾代表握手,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又放话“必要时出兵台海”,直接踩了中国的红线。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却主动请了十名日本自卫队校级军官来北京,还安排他们参观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设施。这波操作,看似“反常”,实则藏着大智慧。

这次访华,日本军官可算开了眼。在青岛,他们亲眼看到055型万吨驱逐舰的1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能同时发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和红旗-9B防空导弹,射程直接覆盖第一岛链;在武汉,空警-500预警机的数字阵列雷达能同时追踪几百个目标,配合歼-20的隐身能力,形成“发现即摧毁”的制空优势;在珠海,直-20直升机群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协同演练,更是展示了中国海军从近海到远洋的立体投送能力。说白了,就是让日本军官看看:在台海、东海这些“家门口”的地方,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不是当年了。

现在中日军事摩擦的风险可不小。日本自卫队最近频繁跟美军搞“岛链封锁”演习,“出云号”准航母搭载F-35B战机后,已经能当“轻型航母”用了;而中国空警-600预警机配的反隐雷达,能提前锁定F-35的航迹。在东海,日本潜艇部队虽然自称“反潜专家”,但中国094型核潜艇搭载的巨浪-3导弹射程已经超过12000公里,形成了“二次核打击”的威慑。这次面对面交流,就是要建立“热线机制”——从防务部门直通电话到舰艇相遇时的“无线电呼叫规则”,避免因为误判引发冲突。

日本右翼政客打的“台海牌”,现在越来越不好使了。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防卫预算连续三年突破GDP的6%,但解放军在台海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已经成型:福建舰航母编队能在300公里外精准打击,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能突破现有反导系统,052D驱逐舰的“区域防空”能力让日本舰艇难以靠近。这次安排日本军官参观“东风快递”生产线、观摩火箭军实弹演练,就是要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台海,都将面临“雷霆反击”。

中日军事交流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活教材。唐朝的时候,“遣唐使”把长安的典章制度带回日本,催生了“唐风文化”;近代日本“岩仓使节团”赴欧考察,开启了“脱亚入欧”之路。如今,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已经不是“模仿”了,而是自主创新:从歼-20的鸭翼布局到055驱逐舰的综合射频系统,从量子通信的军事应用到电磁弹射的航母技术,中国正在用“技术代差”重塑地区安全格局。

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能不能摆脱“依美制华”的旧思维。石破茂曾经说过:“要是我当首相,肯定得处风雨飘摇之际。”现在,日本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还是回归“战略互惠”的理性轨道?中国这次邀请自卫队访华,既是对话的橄榄枝,也是实力的展示——当解放军的轰-6K轰炸机群能巡航至关岛,当071型船坞登陆舰能搭载一个合成营实施“立体登陆”,日本应该清楚:在台海问题上“玩火”,最终只会烧伤自己。

说到底,中日军事交流不是“妥协”,而是“自信”的体现。当日本还在纠结“武运长久”的旧梦时,解放军已经用“三航母时代”的硬实力证明: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挑衅换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智慧守护的。这一次,中国用“开放”代替“对抗”,用“展示”代替“威慑”,就是要告诉世界:在台海问题上,中国既有“不惜一战”的决心,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