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条新闻悄悄刷屏了科技圈:
挪威公司1X Technologies正式发布了一款家用人形机器人,名叫NEO。
它身高1.68米,体重30公斤,能扫地、叠衣服、喂猫、开门、甚至帮你把杯子放进水槽。
最关键的是,它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机,而是真要卖了:
2万美元买断,或者每月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500元租用,2026年在美国开始交付。
乍一听,这价格不便宜。
但仔细想想,一个全职住家保姆在一线城市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止这个数。
而且NEO不用吃饭、不用休息、不会抱怨,还能24小时待命。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一个“人形家务助手”,到底是噱头,还是真能改变普通家庭的生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NEO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先说能做的。
根据官方演示和媒体实测,NEO可以完成不少基础家务。
比如,它能识别脏衣服并放进洗衣篮,把干净衣服挂起来;
能收拾餐桌、把碗碟放进洗碗机;
能用吸尘器打扫地面;
甚至能帮你开门迎客。
它还能通过摄像头和语音识别,记住家里物品的位置。
你问“我的眼镜在哪?”,它可能会回答:
“挂在你衬衫领子上。”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但别急着下单。
NEO目前最大的短板,是它还做不到完全自主。
据《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体验,NEO在执行任务时,背后其实有真人远程操作员在帮忙。
比如从冰箱拿一瓶水,花了整整一分钟;
把餐具放进洗碗机,用了五分钟。
这说明它的AI系统还不能像人类那样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杯子滑了、门卡住了、狗突然冲过来挡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X设计了一个“专家模式”:
当你让它干一件它还没学会的活,你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一位远程专家。
这位专家会通过NEO的摄像头看到你家的情况,在你授权后临时接管控制权,手把手教机器人完成任务。
这个过程,机器人会记录下来,下次就能自己做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AI+人工客服”的混合模式?
没错,这正是当前具身智能,也就是能动、能看、能操作的AI最现实的落地路径:
先靠人带AI,再让AI慢慢独立。
就像小孩学走路,一开始要扶着,后来才能自己跑。
那么,这种“半自动”的机器人,值不值得花每月3500元?
我们不妨算笔账。
如果你住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雇一个住家阿姨,月薪普遍在8000到12000元之间,还不包括吃住、节假日加班费和潜在的管理成本。
而NEO虽然前期投入高,但后续只有电费和订阅费。按每月3500元算,一年4.2万,不到两年就能“回本”。
当然,前提是它真能干这么多活,而且不出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NEO不只是个劳动力,它还是个“生活伙伴”。
它能记住你的作息,提醒你吃药;
能根据冰箱里的食材推荐今晚做什么菜;
甚至能当蓝牙音箱,在客厅放音乐。
这些功能看似琐碎,但累积起来,确实能减轻不少生活负担,尤其对独居老人、双职工家庭、或者带娃的父母来说,可能意义更大。
当然,隐私问题也绕不开。
毕竟NEO身上有摄像头、麦克风,还能联网。
万一被黑客入侵,或者公司偷偷收集数据怎么办?
对此,1X做了几项承诺:
所有远程操作必须用户主动授权;视频流会自动模糊人脸;
用户可以设置“禁区”,比如卧室、书房,机器人不会进去;
所有训练数据都经过脱敏处理,公司无法看到原始画面。
这些措施不能说100%安全,但至少比很多智能摄像头要规范。
再说回技术本身。
NEO之所以能这么轻(30公斤)、这么安静,22分贝,比冰箱还低,靠的是它自研的“肌腱驱动系统”。
传统工业机器人用的是硬邦邦的齿轮和电机,力量大但笨重、危险。
而NEO模仿人类肌肉,用柔性材料和细绳传动,动作更柔和,即使摔倒也不会砸伤人。
这种设计,才是真正为家庭场景考虑的。
另外,NEO的“皮肤”是防水、可机洗的,鞋子和头部还能更换。
这意味着它不只是个机器,更像个可以打扮、可以维护的“家庭成员”。
这种亲和力,是冷冰冰的扫地机器人比不了的。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一点:NEO现在还远不是万能的。
它不能碰高温,比如炒菜、不能处理锋利物品,比如切菜、不能搬太重的东西,虽然能举70公斤,但日常只建议带25公斤。
它更适合干那些重复、枯燥、但不需要太多判断力的活。
比如整理、搬运、清洁表面。至于复杂的烹饪、照顾病人、辅导孩子作业,短期内还指望不上。
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个时间点特别值得关注?
因为NEO背后站着OpenAI。
2023年,OpenAI通过其创业基金领投了1X的融资,并深度参与其AI模型的训练。
NEO搭载的Redwood AI系统,就是结合了视觉、语言和动作规划的大模型。
这意味着,随着OpenAI技术的进步,NEO的能力也会快速迭代。
今天它只能放杯子,明天可能就能煎蛋;
今天需要人远程帮忙,后年或许就能完全自主。
更重要的是,1X已经规划了量产路径:
2025年试产几千台,2026年在美国交付,2027年推向全球,2028年目标年产百万台。
一旦规模上来,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就像电动汽车刚出来时动辄百万,现在十几万就能买到不错的车型。
NEO现在的14万人民币价格,很可能只是“尝鲜价”。
有人可能会说:我连扫地机器人都觉得鸡肋,还要买个两米高的机器人?
这其实是个误区。
扫地机器人解决的是单一任务,而NEO是一个通用平台。
它的手、眼、脑、腿都是为“在人类环境中灵活行动”设计的。
今天它干家务,明天它可能帮你拿快递、照看宠物、甚至陪你聊天解闷。
它的价值不在于某一项功能多强,而在于它能适应多种场景。
当然,任何新技术普及都需要时间。
第一批买NEO的人,大概率是科技爱好者、高收入家庭、或者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比如行动不便的老人。
但历史告诉我们,一旦某个产品证明了可行性,后续的改进和降价会非常快。
智能手机、电动车、智能音箱,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所以,NEO的意义,不在于它现在多完美,而在于它证明了:
人形机器人真的可以走进普通家庭了。
它不再是工厂里的机械臂,也不是展会里的表演道具,而是一个能跟你一起生活的实体AI。
最后,回到那个最实际的问题:你会买吗?
如果你月薪过万,家里有老人小孩,每天下班累得不想动,又请不起长期保姆,那NEO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只是想尝鲜,或者家里本来就很整洁,那大可再观望一两年。
毕竟技术还在进化,价格也在下探。
但无论如何,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物种的诞生。
它不会立刻改变世界,但可能会悄悄改变你的客厅。
而这一切,就从每月3500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