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心泸州高铁建设的网友来说,最近心里估计是拔凉拔凉的。
大家心心念念了好几年的泸州至遵义高铁(简称泸遵高铁),最近等来了四川省发改委的官方回复。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对不起,按高铁标准建,条件不够!

这盆冷水,浇得又冷又硬。
梦想,有多么美好?这个高铁梦,泸州和遵义两地,已经联手做了很多年。
2018年,两市就签了合作协议,白纸黑字要一起搞。2023年,两地的全国政协委员,还联名把提案交到了北京。规划图都画好了:时速350公里,从泸州出发,串起赤水、习水、仁怀这几个“酒乡”,最后直达遵义。这要是修成了,不仅是成都南下的又一条“超级通道”,更是把川南黔北的“黄金旅游带”和“白酒金三角”给彻底盘活了!
梦,做得不可谓不美。
现实,为何这么“残酷”?那为啥官方一句“条件不够”,就把这个梦给打回了原形?
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扎心”:
“户口”不对:修铁路,不是地方想修就能修,得先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里“上户口”。而在这个国家的“户口本”上,泸遵铁路的身份,明明白白写的是——普速铁路。你想“升级”成高铁,得先去国家那里改“户口”,这个难度,堪比登天。泸州高铁泸州泸州“大哥们”太多了:从四川盆地去云贵高原,已经有几条路了?成贵高铁、渝贵铁路,动车跑得飞快;旁边还有一条更猛的渝昆高铁正在修,也是时速350的顶级配置。这几条,都是连接成都、重庆这两个“超级大佬”和省会城市的“国家级干线”。相比之下,你一条连接两个地级市的铁路,想挤上“高铁牌桌”,就显得有点“分量不够”了。
结语:高铁梦碎,但路还得走
说白了,国家修铁路,下的是一盘全国大棋。优先保证的是主干线的畅通。在主干线已经足够用的情况下,再花巨资去修一条平行的、客流可能没那么大的支线高铁,从经济账上来看,确实不划算。
对于泸州和遵义来说,高铁梦虽然暂时碎了,但一条能跑火车的普速铁路,也总比没有强。至少,它能客货共运,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可能来得更实在。
只是,那种对“速度与激情”的渴望,可能还要再多等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