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山西和山东是以太行山为分界一西一东起名的。那陕西呢,为什么叫做陕西,有没有陕东?是根据什么而命名的呢?它又有什么一段历史呢?
带着这几个问题,小编带大家了解下这其中的故事~
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所辖,其首都也设在陕西境内,所以陕西简称“秦”,沿用至今。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原来秦国之地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故陕西又称“三秦”。“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最近读到《史记燕召公世家》,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从这段文字看,莫非真的有陕东?这个陕到底是哪里?
现在陕西的简称就是陕,不过在古代,陕西并不等于陕,仅仅只是陕之西的意思。

过去在河南西部有个陕县,也就是今天三门峡市陕州一带。陕西的来源,则是西周初年周公和召公的“分陕而治”历史事件。
周武王死后,幼子周成王继位,由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旦和召(shào)公奭(shì)进行辅佐。当时由于出现了武庚之乱,周公需要分出精力来治理商朝故地,平定叛乱,因此周公和召公就决定,二人分陕而治。即以陕陌为分界线,西边由召公治理,东边则由周公治理。这样周公旦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拓展的领地;而召公奭的责任就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这就是陕西的来源,即以河南陕州为界限,往西为陕西,往东为“陕东”。
据说,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和召公曾立了"分陕石",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里现还存有一柱形界石,叫做"分陕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我们读几千年前的历史时,有时候会觉得遥远的历史与我们的关联很少,史书上很多不著名的历史片段略显平淡且极易被我们忽略。
但历史始终是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历尽沧桑,却仍然有迹可循,有时候,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对我们来说,便是一个惊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