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问个问题,你有没有感觉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起大学生?而且最近几年,大学无用论或者读书无用论是不是甚嚣尘上?
这里面原因是什么?就是以前上大学的都是社会精英。但是目前随着社会发展,整个社会有了更多教育资源,有条件开设更多学校招收更多学生,原来没办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开始接受教育,但是毕业后没有像以前精英大学生求职就业一样,尤其是目前经济发展放缓找工作困难,大家感觉大学生没用,读书没用。
但是你想想,一个人不读书掌握的知识和思想,和一个人读书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思想有啥区别?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提供高等教育资源,接受高等教育,对他自身发展和进步有很大不同。我所在的北京,很多老北京人没有接受好的教育,最后也只能做很普通的工作比如出租车司机,公交车乘务员等等(没有瞧不起任何职业,只是这些个工作入门门槛低,待遇也不高)。很多外地来的人,因为接受了好的教育,提升了知识和认知,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在北京留下来。
而且即使接受高等教育没有找到所谓的好工作,你做很多其他工作,你的认识和觉悟也不一样。这也是为啥很多好的企业要求名校毕业生,尽管这个工作普通大学学生也可以做,就是认识觉悟不一样。
这是国内大学生的情况,我们看看留学生的状况。我从业15年,从最开始的留学还很少见到现在留学大众化,其实留学生目前和国内大学生是一样的。很早以前,能出国留学的都是国内的精英,那时候我们国家穷,留学生都需要拿着全奖或者至少半奖加上去留学国家打工完成学业;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有些人依然拿着奖学金,部分人凭借自费留学;再后来我国经济GDP全球第二,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费留学;最近几年,人们钱袋子越来越鼓,一个县城的普通公务员家庭就可以支持孩子去国外读硕士了,花费30万-60万左右。同样除了传统出国留学的精英人群外(初高中就托福100左右),伴随着很多学习中等甚至一般的学生也出国留学。类似的,这部分人群和国内扩招后上大学的人群一样,就会是你身边某个出国留学(国内上大学)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或者花费二百万月薪三千的某个留学生。
同样的,这部分人,对他们自身来说,即使没找到好工作,出国留学对他们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是提升的有限而已。
不过我的从业经验,很多留学生回国找不到好工作,很多和自己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英语水平。好好学习,考个雅思7分托福100分(这对留学生要求并不高),回国做个雅思或者托福老师,收入也不会差。
不管是国内或者出国留学接受教育的人,本质就是经济条件好,选择优质教育资源享受来提升自己的过程。和我们义务教育买学区房上好学校道理类似。
说了这么多,总结就是:留学生群体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大家认知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看待留学生,这就出现了大家想象中的留学生和现实生活中留学生从落差认识,进而出现提问者说的“越来越多人看不起留学生”。
所以留学生,尤其是准备不足,只是家里面有条件的,一定要在留学前做好出国留学规划,申请过程中全力准备,留学后重复融入当地学习和社会来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也避免成为大家口说的那个留学生。
————————————————————————————————
博主介绍:资深独立留学文案,专注留学升学咨询15年,可以独立提供出国留学全套服务(行业内全套操作的人不多)。15年行业经验,大部分时间是做后期申请工作的文案(公司里面真正帮你做申请的人),只做过短暂半年前期顾问。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顾问模式和咨询行业的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学生的留学升学服务体系,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服务。服务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大高校,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180万人民币全额奖学金,布朗大学,佛吉尼亚大学,埃默里大学,UCB,UCLA,莱斯大学MBA8。4万美金录取;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艺术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澳国立,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期间在环球时报网发表多篇留学专业文章;作为《光明日报》旗下杂志《留学》特邀嘉宾讲解美国留学文书申请,并且被知网收录;北京广播电台和北京市教委合办经典栏目《教育面对面》留学节目特邀嘉宾;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电视台《留学为你来》嘉宾;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拒绝模板化和流水线申请,个性化专业服务,成就你的留学梦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