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由于日本政府长期采取对俄不友好政策,俄日双边合作已“降至零”,两国高层对话机制几乎完全停滞。这一表态标志着俄日关系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持续恶化,双方在能源、经济及地缘政治领域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

佩斯科夫指出,日本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紧跟美西方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包括冻结俄金融机构资产、限制半导体等关键技术出口,并参与七国集团(G7)对俄石油价格上限的设定。他强调:“日本不仅参与了所有非法制裁,还主动扩大限制范围,这种行为彻底破坏了双边信任基础。”作为回应,俄罗斯已暂停与日本在萨哈林能源项目中的合作谈判,并拒绝延长日企在远东地区的渔业捕捞许可。数据显示,2024年俄日贸易额同比下降62%,日本对俄出口额仅剩15亿美元,较制裁前缩水近九成。

就在佩斯科夫表态当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中立水域完成例行巡航,飞行时间超过11小时。日本防卫省称,自卫队战斗机紧急升空伴飞,但未发生交火。俄方强调,此次巡航“符合国际法”,旨在“维护地区战略平衡”。分析人士指出,俄军此举是对日本近期加强与美军军事协作的直接回应。10月以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施政演讲中宣布,将提前一年实现防卫费占GDP2%的目标,并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将俄罗斯列为“重大威胁”。与此同时,美日联合军演频次同比增加40%,重点演练“台海危机”应对场景。

在俄日关系降至冰点的同时,俄罗斯正加速推进“向东转”战略。10月18日,俄副总理诺瓦克在北京与中国签署新的能源合作路线图,承诺三年内将对华天然气供应量提升40%。此外,俄罗斯与伊朗于10月2日生效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中,明确将“反对单边制裁”列为合作重点,被视为对美日同盟的制衡。日本则试图通过强化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弥补对俄关系破裂后的战略空白。然而,日本国内对政府外交政策的质疑声渐起。共同社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高市早苗内阁的外交政策加剧了地区紧张”,而执政党自由民主党内部亦出现分歧,部分议员警告“过度依赖美国可能损害日本经济利益”。

对于俄日关系恶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5日表示,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单边制裁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欧盟则延续对俄强硬立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4日称,将考虑对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第三方实体实施“次级制裁”,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针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潜在威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则试图淡化矛盾,称“美日同盟的稳固性不受第三方影响”,但未直接回应俄方关于日本参与制裁的指责。分析认为,华盛顿希望在利用日本牵制中俄的同时,避免东京过度倒向美国而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目前,俄日双方均未表现出妥协意愿。俄罗斯已将远东地区军事部署强度提升至战备等级的80%,并在千岛群岛增设S-400防空导弹系统。日本则计划在2026年前部署1000枚远程巡航导弹,覆盖范围包括俄滨海边疆区。联合国安理会匿名官员透露,俄方曾私下向日方提出“解除部分制裁以换取渔业合作”的建议,但遭日方拒绝。国际危机组织(ICG)警告,若俄日军事对峙持续升级,可能引发“意外冲突”,而中美两国在东北亚的博弈将使局势更加复杂。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略博弈中,俄日关系的全面冻结不仅改写了东北亚地缘政治版图,也为全球治理体系分裂化趋势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